離家之後,釋迦牟尼先到王舍城郊外學習禪定,後又在尼連禪河畔的樹林中獨修苦行,每天隻吃一餐,後來七天進一餐,穿樹皮,睡牛糞。6年後,身體消瘦,形同枯木,仍無所得,無法找到解脫之道。於是便放棄苦行,入尼連禪河洗淨了身體,沐浴後接受了一個牧女供養的乳糜,恢複了健康。之後他渡過尼連禪河,來到伽耶城外的蓽缽羅樹(後稱菩提樹)下,沉思默想。
據說,經過七天七夜,終於恍然大悟,確信已經洞達了人生痛苦的本源,斷除了生老病死的根本,使貪、瞋、癡等煩惱不再起於心頭。這標誌著他覺悟成道,成了佛。佛即佛陀,意為覺者、知者.這一年釋迦牟尼35歲。
釋迦牟尼成佛後,開始他的傳教活動。首先在鹿野苑找到曾隨他一道出家的阿若陳如等5個侍從,並向他們講說自己獲得徹悟的道理,佛教史上稱這次說法為初轉法輪.釋迦牟尼不久又旅行各地,足跡遍布恒河流域。
所到之處,專心講道。奠定了原始佛教基本教義,並組成了傳教的僧團。弟子據說有500人,著名的有大迦葉、舍利弗、目犍連、阿難陀、優婆離等十大弟子.佛、法、僧這佛教的三寶已具備,佛教正式形成。
身為王子的釋迦牟尼能夠做到舍棄榮華富貴,為了解除疑惑,造福蒼生,這樣的追求比一般的為了掙錢或是為了升官發財來得更驚心動魄。這也正是貴族精神中犧牲精神的又一體現,更是崇尚知識的貴族精神的深刻含義。
之所以這樣說,我們可以從了解追求知識的原因來解析。從人類發展來說,是為了建立文明和謀求發展;從個人角度來說,是為了解除疑惑,利用知識幫助到更多的人。這與那些為追求名利或者文憑的華麗而出國留學的人相比,簡直就是天壤之別。前者是利用知識提高素養,造福蒼生;後者僅是可悲的虛榮心罷了。
不僅如此,追求真理也是貴族精神倡導的知識之重要性。在貴族的階層中,不僅隻擁有驍勇善戰的將軍,也出現過不少的文化名人。哪怕貴族的命運早已凋零,但存在他們內心的貴族精神卻不會隨著曆史的進程而將其拋棄。因為真理隻存在那些勇於尋求的人身上,無論是貧窮還是富貴,逆境還是順境。
有一句名言:“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道出此語者乃是意大利詩人,現代意大利語的奠基者,歐洲文藝複興時代的開拓人物之一的但丁。
但丁出生在意大利的佛羅倫薩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一生著作甚豐,其中最有價值的無疑是《神曲》。這部作品通過作者與地獄、煉獄及天國中各種著名人物的對話,反映出中古文化領域的成就和一些重大的問題,帶有“百科全書”性質,從中也可隱約窺見文藝複興時期人文主義思想的曙光。在這部長達一萬四千餘行的史詩中,但丁堅決反對中世紀的蒙昧主義,表達了執著的追求真理的思想,對歐洲後世的詩歌創作有極其深遠的影響。
除《神曲》外,但丁還寫了《新生》、《論俗語》、《饗宴》及《詩集》等著作。《新生》中包括三十一首抒情詩,主要抒發對貝亞特麗契的眷戀之情,質樸清麗,優美動人,在“溫柔的新體”這一詩派的詩歌中,它達到了最高的成就。從他以後,“文藝複興”運動蓬勃開展起來,並且蔓延到歐洲其他國家。因此,但丁被認為是中世紀的最後一個作家,同時也是“文藝複興”新時期的第一個作家。恩格斯評價說:“封建的中世紀的終結和現代資本主義紀元的開端,是以一位大人物為標誌的,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紀的最後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
但丁雖然隻是出生於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他沒有因為家族的沒落而放棄對知識的追求,也並未放棄對崇尚知識的貴族精神繼承。因為他對於找尋真理的願望從未因為家族的沒落或者窮困潦倒而改變。這也是那麼多人將知識作為謀取利益,凸顯自身的“非凡氣質”的一個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