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李竹的這個建議,楊家眾人的反應各異。李大姑第一個拍板讚同。她一向是個敢想敢幹的人,不死守著田地,她以前就幹過不少小買賣。不然他們家也供不起楊墨讀書。
楊墨也同意,他說他的傷快好了,也可以幫忙。自從李竹來到楊家的,靈泉水幾乎沒斷過。楊墨的身體越來越好。現在可以扔掉拐杖走路了。
楊雲沒說什麼,楊老實心裏有些不願意。他覺著既然有了錢就趕緊還人家,欠著債心裏不舒坦。
李大姑直接拍板定案:“就這麼著吧,咱們先琢磨琢磨賣啥東西。”要琢磨做什麼生意,光在家裏想不行,得出去走走看看。
李大姑讓楊雲看家,她帶著李竹去鎮上和縣裏轉轉。
楊雲的衣裳已經改好了,是一件淺綠色的春衣,雖是半舊卻沒有補丁,穿上也合身。李竹高高興興地換上,跟著大姑出門。
路上,李大姑開導李竹說:“你姑父那人吧,經不住事,還有些怕事兒,你拉著臉啥的不是因為你,你可別往心裏去。你哥你姐都喜歡你,在家裏也別拘束,就當在自個家一樣。”
李竹知道楊老實對自己的到來還是有點意見的。不過,她倒沒覺得心寒之類,對於一個跟她沒有血緣關係的人能做到這個地步算不錯了。她不能對好人要求太高。
李竹說道:“大姑我都明白,姑父人挺好的。”
李大姑又歎道:“我就知道你年紀雖小卻是個明白人。”
過了一會兒,李大姑又說起離家出走的李二姐,“這個傻妮子,也不知道有沒有事,一個大姑娘就這麼跑出門,多讓人擔心啊。”
其實李二姐的事已經有點影子了,她應該是跟鄰村的一個男子私奔了。要不然,她一個人還真不敢亂跑。不過因為兩人出走的時間是黎明時分,看見的人不多,那個男子的家人又死不承認,李家隻能懷疑,不敢確定。對外隻說她去外婆家走親戚了。毛二果然退了親,也沒找李家的麻煩,李三姐暫時算安全了。隻是李竹不知道她能安生多久。
李大姑看李竹臉色不好,便立即打住了,“算了,咱不提那家人了,我隻求著他們能別再找咱們的麻煩就好。”
李竹心道,現在應該沒事,以後可不好說。不過,那也沒什麼可怕的,兵來將擋,水來土淹就是。
李大姑是個健談之人,一路上跟李竹東拉西扯,李竹時不時接幾句。這些日子,她在默默地向周圍的人學習,畢竟他們的處事方式和現代大相徑庭,思想上融合不了,她隻求表麵上別太出格就行。
楊家集離鎮上不遠,大約也就三四裏路。鎮上人流量一般,而且還是隔天逢集。李大姑左看右看,覺得不太滿意。兩人轉了一圈又往縣裏走去。
青陽縣是一個中等縣城,也是南北交通要道,客商雲集。
李大姑滿意地點頭:“還是縣裏好。”
李大姑帶著李竹在縣裏最熱鬧的地方閑逛。街上人流摩肩接踵,路兩旁店鋪林立,布莊、胭脂水粉、首飾鋪子,各種大小客棧食肆,是應有盡有,看得人眼花繚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