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無良公子(上)(1 / 2)

寧州書館的北院,江南園林風格,池中荷花發新芽,漣漪蕩漾中映著玉立亭台的纖纖倒影。

一場晚春之雨淋淋瀝瀝下了整個中午,百無聊賴,幾個書館裏的侍女躲在長廊下遮雨刺繡,眸光流轉從敞開的窗口打量北院的年輕公子,竊竊私語,時不時發出一陣清脆爽朗歡笑聲。

時值三月下旬,江南春光的濃妝豔抹還未卸去,江南一省十三府的莘莘學子便聚集到江南省府寧州的學館,預備參加三年一度的鄉試。

這是新皇登基以來第一次大比,朝廷格外重視,尤其江南行省盛產學士狀元,每屆都有不少學子舉為進士,前兩屆會試江南學子兩次狀元及第,前一屆更是包攬三甲。先皇親題“江南學子三狀甲”橫匾,如今就掛在寧州書館的正堂。在學館裏的這些學子,無論是那高頭大馬衣冠楚楚的王孫公子,還是那麻布粗衣挑燈夜讀的窮困書生,不久將來說不定就是王宮堂前的老爺,文曲星下凡的狀元。

北院南書房裏,許迎拎著本《華州記》蹲在椅子上,正看到少年李提一人大戰三百匪寇正爽的時候,就聽到外麵傳來一陣女子的歡笑聲。許迎抬起頭,一對眉毛橫在一起,冷冷哼了一聲,看了一眼那些勢利眼隻知道往富家公子聚集的北院看的婢女,看書的興趣登時消減了大半,喃喃自語感歎道:“寧欺白須公,莫欺少年窮!”

《華州記》是一本曆史人物傳記,講述的是這個時空四百年前六朝鼎立的“六洲天下”時期的曆史人物,如同《隋唐英雄傳》,極盡個人英雄主義。最終六洲天下近四十年動蕩曆史被貧民出身的啞巴皇帝羅榮終結,羅榮經九年南征北討,平天下,定北疆,開啟榮朝百年的太平盛世。而《華州記》中的大多數主人公,都是輔佐羅榮平定天下功勳卓著的武將名臣,如李提,少年受盡白眼對待,投奔富貴親戚一碗殘羹剩飯都不施與,到中年才封侯拜相,位極人臣。

一旁正在“潑墨揮毫”的夏之微抬起他四方的大臉,咧開嘴露出一排黃牙,問道:“先生叫我?”

被問得一愣的許迎瞪了一眼笑起來像是個暴發戶的夏之微,板起臉以教訓的口氣嚴肅說道:“我是叫你,趕緊把寫好的書法拿給我看!”

“是,是,先生,這就給您拿過來!”夏之微忙不迭放下筆,不小心在自己精心寫好字的宣紙上留下一個墨點,夏之微想都不想用袖子去擦,墨點登時變成一大黑團。夏之微也不在乎了,提起宣紙就遞到許迎的麵前,一臉期許獲得讚揚的神色興衝衝問道:“先生,我這般寫的書法如何?”

許迎看著紙上歪歪斜斜像狗爬一樣,還有幾個錯別字的“書法”,想死的心都有了,如果這也能稱之為“書法”,隻在初中時候學寫過幾天毛筆字的他能當王羲之了。

“真是……”許迎痛苦地抹了一把臉,實在找不出個褒義詞來形容這幅字,“他娘的……妙極啊!”

一時沒忍住髒話脫口而出。

原本還有點擔心的夏之微眉開眼笑:“果真如此?哈哈,就知道我天賦異稟,娘常說我從小便聰明的緊,學東西快。先生可說說,這幅字妙在何處?”

“妙在……”許迎這下不是想死了,簡直想找個坑把自己埋了,如果有洞鑽進去也不錯。就好像你被人逼著吃了一坨米田共,還要被強迫說妙,更強人所難的是給他仔細嚐嚐這坨米田共味道到底妙在何處。

許迎從椅子上跳下來,站直了身子,甩了甩衣袖,大有指點江山文字的風範:“你看這幅字,行書中帶著幾分草書的味道,草書中還有幾分楷書的底蘊,如若別人不知,還真以為是自哪位書法名家的手筆,你看這個正字,體現出幾十年的草書造詣,甚妙啊!”

許迎好不容易從一篇字中挑出一個確定認識的字。

“先生,我這是個止,發乎情止乎禮的止字!”夏之微糾正道。

發乎情止乎禮?他到底是照什麼書抄出來的?書桌上攤開的全是四書五經,本本都是典籍,能從其中挑出形容男女關係的語句,眼光夠毒的。不愧遍閱風月小說,堪稱情場花花能手的蘇州小公子夏之微。

教這麼個弟子,相信不久便名聲掃地了。

“那這個橫為什麼寫在上麵,下麵還多了一個點?哦,我明白了,以正代止,發乎情正乎禮,乃君子所為,妙哉,妙哉!”許迎真不想再跟他廢話。憑夏之微肚子裏那點墨水,別說考舉人,讓他背段三字經都背不全。還不是仗著他有錢的老爹,打點了江南省學政上下關係,讓他能以補名錄的方式過得了縣學那關,成為一個“增補秀才”,否則讓他考一百年也當不了拿米祿的正牌秀才,考試對他而言隻是走個過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