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第一眾妙之門(1 / 2)

原文

道可道,①非常道;②

名可名,③非常名。④

無,名天地之始;⑤有,名萬物之母。⑥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⑦常有,欲以觀其徼。⑧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⑨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⑩

注釋

①道可道:第二個“道”,作動詞用,描述、稱說、表達之意。第一個“道”,是老子哲學的專用名詞和中心範疇,它在《老子》一書中頻頻出現,但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涵義,主要有三種意思:一是指形而上的實存者,即構成宇宙萬物的最初本原;二是指宇宙萬物發生、存在、發展、運動的規律;三是指人類社會的一種準則、標準。這裏的“道”是第一種涵義,即指宇宙萬物的本始。它是一種形而上的永恒的存在,可感而不可見,無形無象卻又實實在在地存在著;它產生了宇宙萬物,決定了宇宙萬物的運動、變化,但它本身卻是永恒不變的。在這個意義上,“道”有點類似於西方文化中的“上帝”或“太一”的概念。

②非常道:非,不是;常,恒常、永遠。“道”如果是可以表述的,那麼就不是永恒的“道”。這句話以否定句形式說明了作為宇宙萬物本原的“道”是不可描述的。“常”,在長沙馬王堆出土的漢代帛書《老子》(以下簡稱帛書本或帛書甲、乙本)作“恒”,以避諱漢文帝名字,下句“非常名”亦然。

③名可名:第二個“名”為動詞,稱呼、稱謂的意思。第一個“名”,也是老子哲學的專用名詞,它指對“道”的具體稱呼,含有概念的意思,但比概念更高,具有名稱與內容相統一的意義。

④非常名:如果“名”可以根據實物的內容而加以命名,就不是永恒的“名”。由於“道”是一個無形無象的形而上實存體,因此是無法用一個固定的概念對它進行命名、稱呼的,任何名稱一旦確定,能指和所指的關係就確定了,也就是說,對象的物質體的特性也就確定了;譬如我們用“地球”這個概念指稱地球,那麼“地球”二字的範圍也就被規定了,月球、太陽等就不能再用“地球”來指稱。“道”是一個永恒的、不可限定的存在,所以不能用一個具體概念去指稱。

⑤無,名天地之始:名,動詞,命名、稱呼。天地之始,天地形成的開端。用“無”來稱呼天地形成的開端。這句話說的是天地形成之際的一種狀態——無。這個“無”並非空無一切,而是形容“道”生成宇宙萬物過程中混沌一片、無以名狀的一種特殊的狀態。

⑥有,名萬物之母:有,可以叫做萬物的根源。母,根本、根源。有,指天地形成以後,萬物競相生成的狀況。古代中國人認為,先有天地的分化,然後才有萬物的出現。“有”和“無”,是老子提出的兩個重要概念,是對“道”的具體稱呼,表明“道”生成宇宙萬物的過程,即“道”由無形質向有形質轉換的過程。這兩個“名”字,也有這樣讀的:“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意思相同。

⑦故常無,欲以觀其妙:所以經常在對“無”的體味中觀照“道”的奧妙。

⑧徼(jiǎo):邊界。

⑨玄:老子學中一個重要的概念,表示幽昧深遠的意思。老子研究的是“道”,“道”的形而上性質決定了它的神秘幽昧、深不可測。

⑩眾妙之門:一切變化的總門,也就是關於宇宙本原的門徑。

意譯

可以用語言說出來的“道”,它就不是永恒的“道”;可以用言詞說出來的“名”,不是永恒的“名”。“無”是天地的本始,“有”是萬物的根。從“無”中去觀察“道”的奧妙;經常從“有”中去認識“道”的端倪。“無”和“有”這兩者,來源相同而具有不同的名稱。它們都可以說是很幽深的,極遠極深,是一切變化的總門。

智慧解析

先來聽一個故事:五代時有個宰相名叫馮道,馮宰相養了不少門客。所謂門客,就是一種閑人,寄食在名人的門下,有時幫助名人出出主意。有一天,一個門客給別人講老子的《道德經》,不想一開篇就遇到了天大的難題。古時候講忌諱,尊者的名字不能隨便說,不像現在的人,兒子敢跟父親稱“哥們兒”。“道可道非常道”,這一句可怎麼講?“道可道”,實在是不可道,因為這個“道”字正是主人的名諱,是不能講的。於是他隻得把“道可道非常道”,讀作:“不可說,不可說,非常不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