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金榜狀元(1 / 2)

殿試之日,豔陽高照,編鍾鼓瑟齊鳴,百花爭妍。

近兩百名貢生,在禮官的帶領,以及禁衛軍的護衛下,從“永寧門”緩緩走入皇宮,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這是他們第一次來到這個地方。

但見皇宮宏偉森嚴,氣勢磅礴浩蕩,宛如一尊遠古巨獸,猙獰畢露,氣氛莊嚴壓抑,難以喘息。

諸生皆恪守陳規,絲毫不敢僭越,眼睛盯著前方,但是卻打量著周圍皇宮情景:守衛遍布各個角落,此地寬闊平坦,直通主殿朝陽宮,遠方錯落有致的宮殿此起彼伏。

在朝陽宮的大殿之前,有一丈高石麒麟,呈仰天咆哮狀。

麒麟素有瑞獸之稱,乃走獸之王,主“仁”“德”,有破煞鎮邪之效,代表著皇室的尊嚴,是權貴的象征。

諸生在宮門前停頓半刻,有禮部官員陪伴並交待禁忌事宜,隨後被宣見。

在宮殿中央皇位上,就坐著當今皇帝,李易抬頭看去,隻見那皇帝嚴肅端莊,身著鑲金邊雲紋龍袍,頭戴紫金冠,懸有十二旒,玉珠筆直垂著,毫不碰撞。

兩人對視一眼,李易忽然感到,有種來自血脈的熟悉感。

是那種源於靈魂深處的渴望。

諸生剛要跪拜,就見皇帝龍臂微抬,聲音清脆卻籠罩了整個大殿:“諸生皆為國家棟梁之才,我朝環伺虎狼,內憂外患,盼諸生以後為國效力,繁榮昌盛隻待今朝,今日不必行禮跪拜!”

“謝陛下!”

諸生按照會試排名,順序坐在早已安排好的桌子上,禮部官員開始分發卷盒。

李易坐在最前排,將桌上木盒揭開,拿出其中的試卷,展開之後卻見考卷上空白無字,怎麼會是這樣?無題,莫非是禮官拿錯考卷了?

按照道理是不可能拿錯的,每一份考卷都是陛下親自經手,沒有出錯的可能。

其他考生也是無題嗎?

他想要看看其他貢生的考卷,但殿試不得交頭接耳,此時禮部內閣官員,甚至翰林院的大儒都在監考,若有異動必被逐出宮殿,取消貢生身份,終生不得再考,可謂甚嚴。

但聽考場上其他考生,思考半響後紛紛提筆,筆墨沙沙。

他們不是無題,而是有固定的題目,李易聞聲推斷。

那麼此題必是針對自己來的了,不知道那個叫做周長生的會元,是否也是如此。

無題並非真正的沒有題目,而是可以隨意發揮,但是隨性也有個度,否則很可能天馬行空最後不知所雲。所以需要揣度聖意,陛下所思慮的,無非民生國策,前麵會試題目為《生之道》,目的為試探引入道家,而對儒家的衝擊,結果被天下諸生硬生生的調和到一起。

既然可以百家爭鳴,那麼接下來必是引入道家後的延伸。

道家和理學結合,是為道理!

易道合學,即為正統,那麼這道題目可為:《易經》

李易提筆:“生天地萬物,具無窮之用;物極必反,萬法相存;天地無極,萬法歸一;聖人無為,道法自然;......”

他仿佛徜徉在道理的世界,感覺這個世界,像是一道道規則構架起來,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聖皇之所以為王,凡人之所以為凡,乃至富人和窮人,不是身體上的區別,而是權利的體現,是規則的具現化,是道理改變的結果。

說到底,是變化,此之謂“易”。

時辰到後,由禮部侍郎收卷,皇帝當眾審閱。

排在第一的便是會元周長生的考卷,也是最有可能獲得狀元的人選,“不錯!”皇帝觀後稱讚道,“此可當選為國策,酌情行效!”

底下周派官員皆是大喜,而周長生也麵露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