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隻有自己才能解放自己(1 / 1)

美國有一位企業家,他擁有億萬家產,然而卻在過節的時候一臉苦笑:“現在有了錢,我又不知道該享受些什麼了!”

今天沒有人再像古人那樣追求“一簞食、一豆羹”的清貧生活,但天天鮑參翅肚,似乎又有暴殄天物之嫌。追求豪宅、名車、時裝就和去吃鮑翅一樣,屬於一種不入流的情趣。賭博可以博一樂,但十賭就會有九輸,再說賭博於法於理於修養都不容。去追求美色?更不可齲

“你最鍾愛的是什麼?充滿了你的心靈,讓你感到無比幸福的又是什麼?”你若認真反思自己的內心需求,一定可以找出答案。

因為“自我”並非隱藏在你的內心深處,而是在你無法想像的高處,至少是在比你平日所認識的“自我”更高的層次裏。真正認清你自己的內心渴望,唯有發自你的天性。唯有自己,才有資格成為自己的安慰者與解放者。

清人錢泳曾有雲:“貧賤近雅,富貴近俗,雅中帶俗,可以資生,俗中帶雅,可以處世。”

在夜深人靜的晚上,對著一幅自己的藝術作品不停地看,然後閉目,記住它並遐想。在洗心養神之際,你也許想起了一段童年的往事,也許想起了自己曾經曆的最血光的商戰,也許……這也算是一種雅俗之間的“資生”、“處世”之道吧。蒙田說過:“世界上最重要的事莫過於懂得讓自己屬於自己”,“必須闔門閉戶重新擁有自己”。

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要求人們必須為奢華付出的最沉重代價,莫過於不能擁有自己。在高速度、快節奏、強耦合、多關聯的現代社會中,人們失去了往日的悠閑,精神上高度緊張。萬千信息奔來眼底,瞬息萬變的事物需要及時處理。在眼快、手快、腳快、嘴快、反應快,五官四肢軀體綜合大繁忙中,惟一閑置起來的卻是一個思考的大腦。靜不下來的頭腦形同空置。大腦需要在寧靜中工作。快節奏生活可能訓練出快速機敏、準確反應的大腦,卻往往失去了哲人式的恬靜深思的大腦。

那種總攬全局的綜合審視,大尺度聯係的高闊視角,複雜脈絡的仔細梳理,纏繞層麵的小心剝離,以及思路不通、靈感未至時的耐心等待,找到突破點後的深入掘進,融會貫通後的乘勢擴展……這一切都必須有一個從容自由的頭腦,一個寬舒自主支配的生存空間,以及一個寧靜無噪的平和心境。

而在嘈雜忙亂中生活的現代人大多是“失靜”之人,必須屬於快速的“流”。人生如萍,宛若不係之舟,在激流簇擁下,最難自持。崇尚簡單生活的梭羅是持有自家生命寶券的真正富有者,能夠最自由地支配自己的生命。

他認為:“一個人越是有許多事能夠放得下,他越是富有。”他悠然地說:“我最大的本領是需要極少……我愛給我的生命留有更多的餘地。”生命在他手中支配得遊刃有餘。與此相反,一些擁有大量金錢的富翁,卻被自己的黃金“焊”在某個高位上動彈不得。梭羅不無憐憫地說:“我心目中還有一種人,這種人看來闊綽,實際上卻是所有階層中貧窮得最可怕的。

他們固然已積蓄了一些閑錢,卻不懂得如何利用,也不懂得如何擺脫它,因此他們給自己鑄造了一副金銀的鐐銬。”位高自囚,富極如貧,事物常常是這樣兩極相通。街頭警車呼嘯而過,不是外國元首就是本國犯人;總統和窮光蛋口袋裏都一文不名;女王和拾荒婦都不需要名片。生活中的辯證法值得深深品味。

一個人屬於自己的重要標誌是擁有能夠獨立思考的頭腦,所以有些哲思未泯的人總想掙脫“失靜”狀態,尋覓淨地,力圖重新擁有自我。

曆代許多著名的中外學者、思想家、文學家,他們也許生活得並不拮據,有的甚至相當富有,擁有自己的莊園城堡,但他們幾乎無一例外地都過著“簡單的生活”。梭羅更是這方麵的典範,在瓦爾登湖畔,他憑借著簡單而豐富多彩的生活為自己贏得了充裕的自由支配的時間。

他說:“因為我對某些事情有所偏愛,而又特別重視我的自由,因為我能吃苦,而又能獲得成功,我並不希望花掉我的時間來購買富麗的地毯,或別的講究的家具,或美味的食品,或希臘式的或哥特式的房屋。”由於掙脫了生活中的繁瑣雜冗,梭羅才能夠靜靜地閱讀與思考,他說:“我的木屋,比起一個大學來,不僅更宜於思想,而且更宜於嚴肅的閱讀。”瓦爾登湖真不愧是治學聖境。

正如蒙田所言:“我們要保留一個完全屬於我們自己的自由空間,建立起我們真正的自由和最重要的隱逸與清靜。”正是在瓦爾登湖隱逸的自由空間裏,梭羅為我們留下了如此睿智優美、充滿人生哲理的聖潔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