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準備的漫談是一種不太容易克服的語言習慣。
無論是和一位老朋友交談,還是在數千人的場合演講,如果說有什麼應該用紅顏色標出來的要點,那就是:“說話扼要切題。”
那些擔任企業行政主管職業的人幾乎都認為:在商業場合裏,最讓人頭疼的就是說話不安排條理的習慣。不知道有多少人的時光都因此被銷蝕一空——浪費在那些信口開河,多餘無聊的話題中去了。有位工程顧問,他的任務是勸說製造商降低生產成本。他發現,有時隻需兩滴膠水就可做好的事,而人們往往要用五滴以至更多的膠水。這種浪費不僅將導致工廠的生產費用增加,而且,還需要工人們花費更多的時間去把多餘的膠水擦掉。
同樣,談話也往往會有多餘之處,一個字就可以說明白的話偏偏要用上整整一打字。特別是那些兒女已經長大成人,空閑時間開始越來越多的婦女,他們說話時,不惜在種種細枝末節上耗費大量口舌,投入無數的光陰,而這些話隻有理發師才會聽——也許是因為付給他們的報酬就包括這麼一項。
“約翰,”史密斯太太說,“我記得你打電話是在上禮拜二的11點,因為就在接你的電話前,瓊斯太太來向我借過麵粉。我記得清楚極了,因為她當時穿了件粉紅色的、綴著金紐扣的新衣服……。”
希望這位史密斯太太的言談不會讓你聯想到自己。如果你說話的目的是要告訴別人一件事,那就直截了當地說出來,不必扯得太遠。
漫無邊際的談話,可能是思路混亂的表現,也可能是委婉曲折地達到目的的手段。不過,對更多人來說,那隻不過是一種壞習慣,糾正這種習慣其實比一個煙鬼戒掉多年的煙癮要容易得多。
如果你發現自己就有信口開河的習慣,不妨想象你是在花高價錢打長途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