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才是說話的才能。恰當說話是提高口才的有效方法。為了讓說話的才能循序漸進地得到較大提高,我們有必要悉心把握有關說話的幾點要領。
1.要重視說話。說話受聽不受聽,說得是否合適,這一點有不少人容易忽視,以為隻要不是啞巴,人人都會說話,其實不然。古人雲,君子敏於事,慎於言。俗語言,君子愛口,孔雀愛羽,虎豹愛爪。這些都是從無數實踐中總結提煉出來千真萬確的道理。我們經常碰到一些人,自以為心直口快是豪爽,見到什麼說什麼,聽到什麼說什麼,無論大事小事,都要徹頭徹尾地評頭品足一番。這裏就需要把慎言與心直口快的內涵搞清楚。心直口快是心底坦蕩,真誠直率的表現。是很好的內在品格。但是,事物是複雜的、多變的,任何一個人都不可能把一切事情完完全全地了解透徹,所以,要用語言表達出來的時候,就要采取謹慎態度。即使做到了謹慎,還是有可能說出的話與事物本身的實際情況有差距,何況說話是給人聽的,聽話的人又有各種各樣的具體情況,能否接受、接受多少、怎樣理解、是否會引起歧義或誤解,這些都是要仔細考慮的。千萬不可信口開河,要把心底的純正與語言的藝術巧妙地結合起來,才能獲得好的效果。否則,就可能失禮,給自己帶來麻煩。
2.說話前要做好準備。很多人反對這樣做,認為這是不必要的。說話麼,嘴巴是自己的,想說什麼就說什麼,這有什麼可準備的。其實不然,說話前必須做好兩方麵的準備:一方麵是要把說話的內容在腦子裏醞釀好,重要的內容還要反複掂量掂量,哪些話先說,哪些話後說,說到什麼程度,哪些話是絕對不能說的。如果是十分重要的談話,那就需要準備得更細致一些,哪些話用什麼感情說,哪些話用什麼聲調說,哪些話大聲說,哪些話小聲說,哪些話需要用特殊的方式表達等。另一方麵,要做好表情準備,有人說這是取得說話的資格,這說得很好。表情準備要根據說話的內容和對象,有的要滿麵笑容,有的要麵帶微笑,有的要用平和的表情開始說話,有的要用嚴肅的表情開始說話,在特殊情況下,有的要帶哭喪的表情說話,有的要帶忿怒的表情說話。一般情況下說話者要做到坦誠、自然、大方、親近,把情緒和感情調整到最佳狀態。
3.說話要準確、簡潔、通俗、易懂。這些看起來似乎不難,但是要真正做到並不很容易。1969年初,有一批知青到新疆芳草湖農場六分場三隊插隊時,一個南京大學中文係的畢業生向其他人介紹自己的姓氏時說:“我姓苗,就是那個‘大海航行靠舵手,萬物生長靠太陽,雨露滋潤禾苗壯’的那個苗。”大家哄堂大笑。本來說個禾苗的苗,大家一聽就清清楚楚了,但是,由於當時“文革”還沒有結束,《大海航行靠舵手》這支歌不論幹什麼一開始都要唱一遍,所以,他就把那首歌的歌詞一連背了一大串,差一點把《大海航行靠舵手》從頭背到尾了。這就是一位著名大學中文係的畢業生說話不簡潔而出現的一個笑話。根據我們平常所接觸到的人來看,像學曆史的和當老師的人,說話總是有頭有尾,想把事情的來龍去脈都說清楚,可是聽話的人就不一定愛聽這些,所以還是要看對象說話,對方想知道什麼,就告訴什麼。如果有不便於告訴的內容,可以用巧妙的言詞或方法使對方明白。這樣做才是恰到好處。
4.說話要注意語調、語氣。同樣一句話,用不同的語調,不僅表達的意思不同,而且取得的效果也大相徑庭。例如,兩位相互認識的人,一位說:“我要好好向你學習。”如果用平和的語調和誠摯的語氣說出來,會使對方感到高興和自豪。如果把這句話用陰陽怪氣的語調說出來,對方認為是對他的諷刺,必然引起不悅或反感。所以,用親切、真誠、讚美的語調和語氣說話,可以表現出說話人謙遜的良好品德。還一句俗語是這樣說的:好話一句全身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有些人認為,說話用不著甜言蜜語、梳妝打扮,是什麼就說什麼。這裏要區別幾種不同的情況:一是讚美,二是吹捧,三是拍馬屁、獻媚。真誠的讚美,是對人性的深刻理解,是對周圍任何人的一種基本估價和態度,這裏麵既不包含帶有不實之詞的吹捧味道,更沒有別有用心的阿諛奉承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