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4章 莫要傷害他人的語言(1 / 1)

今天的社會常常把良好的禮貌同虛偽混為一談,如果這個等式能夠成立,那麼我們對於所謂虛偽有更多的話要說。

真正的禮貌不是出自虛偽,而是出自一種“體驗”。這一點對於演員極為重要,它是指你能夠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就像自己也身臨其境一樣。可以說,禮貌就是敏感,是一個人對他人表現出的崇高敬意,你應該對周圍的事物保持敏感,當然,不可能做到每一次都感覺正確,但還是應試著去做。

還有一次,有人向張某介紹一家大報的記者某某先生。這位先生看上去引人注目,身穿西裝和條紋長褲,鉤扣上還別著一枝紅玫瑰。於是,他肯定在該報頭條新聞欄裏看到過這位先生的名字。於是張某就信口說自己是多麼傾慕他寫的新聞報道。“是嗎?”他說,“你是第一個對我這麼說的人,我是專門寫訃告的。”這當然是件失禮的事情。

你的話是否恰當,還要看當時的對象和氣氛。

比如談話時事、賽馬、宗教可能在某些團體中很受歡迎,而在另一些團體中卻一定要避免。大選前夕,人們可能普遍情緒激昂:“代溝”流行的那些日子裏,談論某些年輕人的行為,就可能會引出激烈的反應。

簡·柯特說:“靈活優雅就是懂得恰如其分。”除非是和你那些喜歡爭論的朋友在一起,否則最好還是避開會導致雙方發火或爭吵的話題。

不要侵犯他人的隱私,聯邦調查局也許能這麼做,你卻不能。要避開那些有關私生活、個人瑣事的刺探性問題。

令人感到奇怪,怎麼會有那麼多人動不動就向女士提問她丈夫收入多少,或者她年齡多大了。有一位老太太對於上述後一個問題有絕妙的回答。“你能保密嗎?”她反問對方。“當然!”“好的,我也能保守秘密。”老太太說。

如果你剛剛減輕了9公斤體重,或者戒掉了煙癮。那麼對一個胖子或一個老煙鬼談起你是怎樣做到這一點的,也許是個不錯的話題。但如果對方已經表現出明顯的窘迫和不快,你也就不必堅持把全部細節說完了。

還有一點要切記:不要使用傷害他人感情的字眼,盡管你可能並無惡意。

現在,盡管不潔淨的談吐有日漸增加的趨勢,但它們並沒有變得能讓我們接受。

盡管有些人認為美好的語言,將要象斯代拉的西伯利亞海牛一樣銷聲匿跡了,我們卻仍然對人們懷有信心。

人終歸是人,他們具有人的心靈,絕大多數語言錯誤隻是由於缺乏思考或者無知而造成的。對於他人的體諒仍將是人們公認的美德,事實也確實如此,因為這一點正是衡量人類文明交流的準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