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遺臣(1 / 2)

細細的端詳了呂嶽的麵容半響,這位白衣道人這才肅容說道:

“貧道出家之前,對鑒人之術也頗下過一番功夫,方才觀道友之麵相,清奇俊秀,乃是百年難得一見的異象,他日之成就,當不可限量!”

“嗬嗬,道兄過譽了,其實說老實話,麵向命數之說,小生一向不大相信。”

白衣道人含笑道:“這類事,檢之史書,比比皆是。貧道隨舉一例:

唐李固的《幽閑鼓吹》中,曾記苗晉卿一事。

苗公落第歸鄉,途中遇一老人,自稱知未來事。

苗公於是問道:‘我應舉已久,有一第之分嗎?‘

老人答道:‘何止此,大有來頭,隻管再問。‘

苗公道:‘我久困思變,但求一郡守,能夠得到嗎?‘

老人道:‘更向上。‘苗公問:‘那麼按察使呢?‘

老人道:‘更向上。‘

苗公驚異,再問:‘為將為相嗎?‘

老人答道:‘更向上。‘

苗公發怒,說:‘將相更向上,難道能作天子?‘

老人笑道:‘真者不能得,假者即可得。‘

苗公以為事屬怪誕,驚出一頭汗。

後來苗公果然出將入相,唐德宗駕崩,苗公以首輔居攝政三日,應了老人‘真者不能得,假者即可得‘的預言。

可見命皆前定,安知人間沒有第二個苗公?"

呂嶽含笑不語,這種事情信者有不信者無,身為一個受黨教育和培養多年的年輕幹部,呂嶽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堅定的無神論者,白衣道士的這番鬼話用來哄哄那些讀書人可能有用,對自己來說根本就是一番廢話!

白衣道士眼見呂嶽不置可否,好像不大感興趣,於是又改變了話題,開口問道:

“貧道有一句話百思不得其解,還望小友幫忙解答一二!”

“什麼話?”

“夷狄之有君,不若華夏之無!這句話該怎麼講?”

呂嶽聞言,悚然一驚,立時便反應了過來,看來這個白衣道士還真不是什麼善茬。

此語出自《論語八佾》,是孔子所說的,在呂嶽的記憶當中,這句話在清初之時,大概就相當於那些反清複明的所謂誌士們,碰頭時用的切口!

還好自己當時讀大學的時候曾經反複研究過二月河先生的著作,呂嶽略略一頓,隨即微笑著說道:

“誰說當今華夏無君?不過君是夷狄之人而已,這有何難懂?”

“呂小友,請恕我草莽之人,少讀詩書。請問夷狄之人可為華夏之君,這道理可有古訓?”

“誰說沒有?孟子就說過:‘舜,東夷之人;文王,西夷之人也’。這些夷狄之人,不光做了華夏的君主,還都是自古稱頌的聖君。你知道嗎?”

白衣道人沒有料到呂嶽的學識和反應竟然會如此犀利,聞言不由得結舌無語,略一停頓,還是頗為不甘的說道:

“終有一日,小友會明白貧道這番話的良苦用心的,無量壽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