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洗髓(1 / 2)

經過一番顛沛流離,當方密之逃至河南少室山下之時,不慎被盤踞此地的闖王舊將李際遇發現,一路追殺之下,他最終逃上了禦寨山巔。

站在峰頂,方密之回望身後,數百名闖王兵士正高舉著明晃晃的鋼刀,伴隨著震天般的呐喊聲追了上來。

走投無路的方密之轉過身子,凝望了一眼腳下的千仞危崖,眼中閃過一絲決然之色,隨即縱身一躍,跳落深崖。

也許真是命不該絕,原本已經心懷死誌,從山巔毅然跳落危崖的方密之,竟然不偏不倚的正好墜落在一株伸出崖壁的千年古鬆之上。

僥幸撿回一條命的方密之,隨後在陡峭的危壁之上發現了一個山洞。

在這個山洞當中,他無意中發現了一具已經風幹數百年之久的屍體骨架,從遺骸的坐姿和遺物來判斷,此人生前應該是一位僧人,就在這具遺骸的後麵,方密之發現了一張破舊的羊皮!

在仔細查看過羊皮上的內容之後,方密之這才發現,這張羊皮上記載的,竟然是少林寺中失傳已逾數百年之久的《洗髓經》!

根據佛門典籍中的記載,南朝宋末年間,達摩祖師從印度經由海路東度來中土,在廣州上岸,北上遊曆中國各地,最後落腳於今日的河南嵩山少林寺。

達摩祖師在中國遊曆和修行期間,看到當地的僧人因長年靜坐,多靜少動,身體因此欠缺平衡而不健康,於是在少林寺教導僧人一些健身的功夫,以平衡其身心發展。

後來達摩祖師圓寂並葬於少室山附近的熊耳山,因為數十年之後傳言有人曾經看到過達摩祖師,於是後世僧人好奇的開棺察看,卻發現達摩祖師的遺骨已經消失,僅留下一隻鞋子於棺內。

接著僧人在祖師的遺物中發現一個膠封的鐵箱,裏麵有兩部以梵文著作的經書,這兩部書就是日後聞名於世的《易筋經》與《洗髓經》。

兩部經書當中,《易筋經》為外修之書,“易”是變通、改換、脫換之意、“筋”指筋骨、筋膜,“經”則帶有指南、法典之意,顧名思義,《易筋經》就是改變筋骨的方法。

《洗髓經》為內修之書,講究的是練氣之術,乃是最為頂尖的內家功夫修煉方法。

原本這兩本經書都是作為鎮寺之寶,藏於少林寺藏經閣中的,但在宋末之時由於戰亂不休,少林寺屢遭劫難,就連藏經閣也無法幸免,被亂兵所劫掠,最終導致這部《洗髓經》不知所蹤。

數百年來,少林寺僧眾不知道花了多少力氣,四處尋訪,卻始終無法找到這本《洗髓經》的下落。

關於這一樁軼聞,方密之以前也曾經聽一些武林中人提及過,但他實在是沒有想到,失傳已逾數百年之久的《洗髓經》,竟然會出現在少室山中的一處荒僻山洞當中,難怪會銷聲匿跡這麼長時間。

如獲至寶的方密之待到亂兵離去之後,想辦法逃離了少室山,假扮成乞丐模樣,一路南行避難,同時潛心修習秘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