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2章 碰壁(1 / 2)

在乾清宮東暖閣召見的第一位王公貝勒,是順承郡王勒爾錦。

勒爾敏不是議政王,輩份低,年紀又較輕,所以福臨首先召見他,意在攻取薄弱環節。

但他一開口,福臨的心就涼了半截。

在福臨的印象中,勒爾錦從來沒有今天這樣有主見、這樣能言善辯:

“稟皇上,撤議政、改內閣,奴才以為不可。

微臣記得,崇德二年夏四月,太宗皇帝聖諭曰:

‘昔金熙宗循漢俗,服漢衣冠,盡忘本國言語,太祖太宗之業遂衰。

夫弓矢我之長技,今不親騎射,惟耽宴樂,則武備寢弛。

朕每出獵,冀不忘騎射,勤練士卒。

諸王貝勒務轉相告誡,使後世無變祖宗之製。’

祖先聖訓,子孫輩不敢忘;祖先定製,子孫輩不可改。皇上明見萬裏,恕奴才直言。。。。。。”

勒爾錦說著,連連叩頭,勒爾錦不到二十歲,一望而知是在綺羅叢中長大的。

白皙、纖弱、嬌嫩,除了黑眉還象他曾祖父那樣線條剛硬,高直的鼻梁還帶有曾祖父禮親王代善的餘威,其他,眼睛、嘴唇、膚色,乃至一雙小手,都是另一樣的,令人聯想到女子的柔弱。

皇太極的長兄、禮親王代善,在努爾哈赤去世後讓位於皇太極,有讓賢的大功。皇太極去世時,各旗為了繼位爭得劍拔弩張,幾乎鬧出一場內訌。

莊太後又是靠了禮親王的支持和協助,立福臨為帝,以睿親王多爾袞、鄭親王濟爾哈朗攝政,平息了事端,為半年後入主中原、建都北京奠定了基矗因此,代善對皇室的功勞是不言而喻的。

皇帝給代善一族的禮遇也格外優厚。清初八家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代善這一支係占了三家:禮親王的爵位由其七子滿達海、孫常阿岱世襲;代善的長子嶽托封克勤郡王,傳長子羅洛渾,再傳於子,即如今的羅科鐸,改封號為平郡王;代善的三子薩哈璘追封穎親王,其子勒克德渾進封順承郡王,再傳於子便是這位勒爾錦。

現在襲爵的平郡王羅科鐸和順承郡王勒爾錦,是順治皇帝的孫輩,莊太後的重孫輩。

聽他象背書一般流暢呆板,福臨又氣又好笑,但他必須拿出長輩的尊嚴,皺眉問道:

"既然你提到了太宗祖訓,冀望後輩不忘騎射!

朕問你,你的騎射如何?

是不是明日往景山較射,順便考校一下你的馬上功夫?"

聽得福臨這麼一說,勒爾錦當場瞠目結舌,哪敢還作聲,隻趴在氈墊上,拚命低頭。

“太宗祖訓原本沒錯,怪就怪在連你也侈談什麼祖先聖訓!”

福臨盯著勒爾錦,厲聲問:“誰教你背這些話的?”

勒爾錦嚇得一哆嗦,嚅喏了半晌,這才戰戰兢兢地回答道:

“實在是皇室宗親……都怕皇上撤去議政,大家商量好來進……進諫,都說皇上從諫如流……奴才也事先準備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