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愫暗生(1 / 3)

已是六月,天氣漸漸越來越暖,饒是在山中會有許多林木遮日,也還是會感覺到一些炎熱,可惜我上得山來時隨身隻帶了一些春季的衣衫,現在穿著便有些不宜了。正打算近些時日下得山去取些衣衫過來,平君就已經到了,將我在掖庭留下的夏日服飾收拾了一些過來,解了我當下的窘境。

她到時先生正在給我講《詩經?小雅?鶴鳴》。

“鶴鳴於九皋,聲聞於野。

魚潛在淵,或在於渚。

樂彼之園,爰有樹檀,其下維蘀。

它山之石,可以為錯。

鶴鳴於九皋,聲聞於天。

魚在於渚,或潛在淵。

樂彼之園,爰有樹檀,其下維榖。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病已,你可知道此詩的意境?你覺得此詩之中,哪一句堪稱最絕?”先生將詩吟誦了一遍之後,問我道。

我看到平君從後麵進來,見我們正在忙,便輕手輕腳從一旁搬了個矮椅坐下。

“這首詩我最喜歡的是最後一句‘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因為讀來感覺琅琅上口,很是工整。而這首詩詞的意境大致是描述園林的秀美壯麗之景,寫得非常好。”

“我也最喜歡這最後一句,但我喜歡它不是因為其詩詞吟誦起來對仗工整,而是感覺此句大有妙處,病已你看,‘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其意為其他山上的美石,一樣可以拿來雕琢為玉器,一樣的道理,如果一個人發現自己身上存在一些缺點、短處,而通過努力仍然無法彌補的話,那麼唯一的辦法隻能是利用他人之長來補自身之短,這句豈不是正有此意味?”老頭縷縷白須,笑眯眯地看著我。

“先生說的是。”我連連點頭。

“同樣的,治國之理亦是如此。”先生清清嗓子繼續說道,“病已,你可聽說過這樣一句話‘韓信點兵,多多益善’?講的是就高祖皇帝與大將韓信之間的一段故事。據說有一天朝堂之上高祖詢問韓信道‘你覺得我可以帶兵多少?’韓信的回答是‘十萬。’高祖又問道‘那你認為你能帶多少兵?’韓信回答說‘越多越好,多多益善。’高祖皇帝頓時就不高興了,說道‘那你的意思是我打不過你嘍。’韓信回答道‘不,主公的才能是駕馭將軍,而將軍的才能才是帶兵。’所以後來高祖皇帝將兵權交予韓信,令其為大漢開拓了萬裏疆土。所以說啊,古往今來的賢德之君總是會知人善任的明君,因為即便貴為天子,也一樣有自身的不足之處,需要忠誠的臣子來輔佐,切不可驕傲自滿,盲目自大。好了,平君既然來了,今日就先到此為止吧,但明日早起時,你需務必將此詩倒背如流,如若做不到,老朽可要重罰。”

先生家裏說話總是多有些不便,於是我便提議帶平君去林間散步。可現在我有些後悔了,眼看天空中片片烏雲飄來黑壓壓地壓於上空,而時不時還有幾聲驚雷聲傳來,我便知道情況有些不妙了,看樣子是免不了會遭遇一場傾盆大雨,倘若隻我一個大男人,淋一場雨倒也無妨,可今天身邊卻帶著一個女子,我們該如何是好。

趕在雨前跑回先生家避雨已是不可能,我現在唯一能做的是帶她到一處可以稍稍避雨的地方等待雨勢的減弱。

依稀記得上次隨勝華大哥上山打柴時也是行至此處,當時曾見附近某處有一個不太大的崖穴,雖說地方狹小了些,但容下我二人還是可以的,大樹底下又不可避雨,那樣太過危險,所以為今之計我也隻能考慮盡快找到那處崖穴了。

雨勢很急很大,待我們躲到崖穴下時周身已經被雨水灌了個透,縱然夏季氣溫要比較高不會感覺很冷,但陣陣涼風吹來身上仍會打一陣哆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