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標準之下,想要選出符合的作品就難了。乍一看好像都不行,但仔細品味,有那麼幾篇貌似還可以。原則上,就算真的沒有適合的,至少也要選出一點來,否則就會顯得活動條件太過的嚴苛。
最終,我是完成了任務,同時也是感慨頗多。
大學裏的所見所聞,即使並不精彩,但也足以幫助你開闊眼界。我篩選完那些文章後,發現雖然大部分在整體上看上去無差別,然而其細節卻才是決定好壞之處。比如基本的細節:語言、結構,又比如對於一件事情描述的先後順序。
回想起高中時讀完一篇課文後的感受,我意識到自己也許懂得了更多。再不局限於文章設給你的圈子,而是開始進行更深入的思考。
當然,對於我來說,最重要的是,有了一群可與之交流的人。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們理解並從心底與你所思所述產生共鳴。
我與坤坤談論到那次“若水千尋”寫作比賽的篩選過程時,他說,“他們寫的那些東西都不太好,許多人還停留在高中時代,思維放不開。散文寫不出味道,議論文又過於死板,語言也不夠生動。僅僅有幾篇,總算是用大學生的眼光來看待事物了。”
他說話表現的有些老成,但這絲毫不影響我對他的讚同感。我還不夠資格以一個評論家的身份去評價別人的成果,所以隻能以讀者的角度去體會。這結果,實際上與坤坤所說的相差無幾。
孔子有語:“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多聽多看多想,除了能讓你清楚的看到別人的優缺點,這種方式也能清楚的顯露出你的特長及美中不足之處。於是,在後麵的寫作中,我就會格外注重語言的表述,保證其不過於呆板、無趣。
實際上,若是寫出來的東西連自己都看不下去,那談什麼喜歡呢?喜歡的話,起碼得看得懂它。往裏麵再進一層,如果別人也能認可甚至讚揚你的文章,那豈不是更加的完美?
舍友在看了我寫的一些內容後,明顯不太喜歡,他們各持己見,多多少少能找出些問題。我聽了首先是不舒服,因為勞動成果被人否定了。其次是釋然,因為當時的我才剛剛踏上這條路,一切都還在磨合階段。我很明白他們說的不足點都是存在的,且一直在改進。但編輯部裏麵的小夥伴卻說我的文采好,這又是令我喜悅的。
文采好是一方麵,文字過於華美卻顯得有些空又是另一方麵。誰人不喜歡被誇讚?誰人又不喜歡自己變得更好而獲得更多的誇讚?要讓別人讚美你的文,在表露現有優點的同時,還要努力改進,爭取變得更為完美。
文字是容易讓人沉醉的,而生活則使人品嚐到酸甜苦辣。
我每天通過QQ和阿瑜聯係,似乎是回到了高中時,總是會習慣性的問她生活瑣事。除此之外,我還利用QQ認識一些新的人。比如可能在學校裏參加某項活動,為了方便溝通就會互加好友。其實都是暫時的,等過了那個活動,基本上就不會再聊了,除非大家心有靈犀,想交個朋友什麼的。再比如我玩手遊時,會加入相關的遊戲群,雖然大家所處的位置天南地北,但聊起來反而無所顧忌,暢所欲言。
有時還能加到單個的陌生人,聊聊天找點樂趣打發時間。不過,無論如何,QQ這樣的東西如果不是麵對特定的人,它是屬於隱私的。你的人脈,你的聊天記錄,都打上了個人的印記,裏麵有很多內容是你不希望被其他人所知道的。
高中之時,某一次我無意間將QQ密碼透露給了堂弟。一開始我還沒發現,因為通常都是每個禮拜回家一次,還很難從我媽那裏拿到手機。直到假期回家,我才知道原來QQ已經被他登了好多次,甚至他還利用我的QQ和裏麵的人聊天。當時,我就怒不可遏,嚴重警告他。所幸並沒有做什麼出格的事,要不然就不是嚴重警告這麼簡單了。
後來,他無視我的警告再次登錄,這真是一件讓人很憤怒的事。於是,我改了密碼。雖然說他年紀小,也沒有什麼隱私不隱私的概念,但當你所認為的自己擁有的世界被別人占了位置而那個人又不是你所認同的時候,真覺得這種行為十分的惡心。
我第二次遭遇這樣的事是在大一下學期的時候。當時宿舍裏就我和男神兩人帶了電腦,而男神因為經常在外麵跑,不怎麼回宿舍,因此如果不是特殊情況(需要兩台電腦),他們都會借助我的電腦查個小資料什麼的。而我肯定不會介意。
直到有一天,鵬鵬說他需要用我的電腦登一下QQ。由於前麵也沒出過事,至少我還沒看出任何端倪,我就答應了他。他沒騙我,確實登了自己的QQ,隻是那時我在旁邊。但當我洗澡回來,卻發現他登了我的QQ。電腦有記住密碼的功能,為了方便我也就把密碼掛著了。誰知卻是便宜了他人。我實在搞不清,為什麼有那麼多人似乎從來都沒有底線這一說,更別提尊重他人的底線。
所幸他找的是個陌生人,即使聊天也並不影響到我,隻是反感是免不了的。我看到後想讓他離開,卻因為不了解他的為人而縱容。他說和那個陌生人很聊得來,再聊一會兒,就把QQ加過去不用我的聊了。沒過多久,他就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