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不要探人隱私。在社交活動中,要與人為善,而不要打聽、幹涉別人的隱私,評論他人的是是非非。
不要無事生非,捕風捉影,也不要東家長,西家短,更不要傳小道消息,把芝麻說成西瓜。說話要有事實根據,不能聽風就是雨,隨波逐流。
5.消除稱呼、名字中等避諱的封建糟粕。消除稱呼、名字中等避諱的封建糟粕,無疑是十分必要的。但有些流傳至今,仍為人們習慣心理所忌諱的稱呼或風俗,雖然帶有某種封建色彩,可為了禮貌和尊重他人起見,也是應該注意的。
6.不要論人長短。在社交生活中,那種在背後嘰嘰喳喳飛短流長的做法,是一種舊時代小市民的低級趣味,它不僅會破壞同誌之間的團結,傷害朋友之間的友誼,甚至還會釀成社會不安定的因素。同時它也說明了一個人的人格低下。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注意不幹涉別人的隱私,要尊重每個人的隱私權,不要拿別人的痛苦開玩笑……對待那些不負責任的小道消息,我們要自覺加以抵製,俗話說“流言止於智者”,隻要我們理性地加以分析,自覺地抵製,而不是津津樂道,推波助瀾,這些小道消息就會自動消失。
7.注意一些詞忌。比如朋友中間有一個“禿頂”,就不能對著人家老說什麼“禿頭”或“光頭”的。如果家裏來客人,體型又矮又胖,就不能說“矮子”、“胖子”,否則會挫傷人家的自尊心。
8.忌玩笑過度。朋友、熟人之間適當開開玩笑,可以活躍氣氛、融洽關係,增進友誼。但開玩笑一定要適度,要因人、因時、因環境、因內容而定。
(1)開玩笑要看對象
俗話說:“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人的性格不同。
和寬容大度的人開點玩笑,或許可調節氣氛,和女同學、女同事開玩笑,則要適可而止。
(2)開玩笑要看時間
俗話說:“人逢喜事精神爽。”開玩笑,最好選擇在對方心情舒暢時,或者當對方因小事生氣時,通過開玩笑把對方的情緒扭轉過來。
(3)開玩笑要看場合、環境
在圖書館、醫院等要求保持肅靜的場合,不要開玩笑,在治喪等悲哀的氣氛中,不宜開玩笑。
(4)開玩笑要注意內容
開玩笑時,一定要注意內容健康,風趣幽默,情調高雅。在社交活動中,忌開庸俗的玩笑。千萬不要拿別人的生理缺陷開玩笑,例如不能以殘疾人的生理缺陷取笑。
9.不要惡語相向。惡語是指那些肮髒汙穢、奚落挖苦、尖刻汙辱一類的語言,是一種與文明禮貌相悖的東西。它與社會主義的人與人之間平等友好的關係是格格不入的。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惡語中傷是最不道德的行為,不但我們自己不該說,聽到這一類的話也不要隨意亂傳。
10.探望病人是每個人都要碰到的事,這完全是出於對病人的關懷,但更要注意病人的忌諱,否則會好心辦壞事。有個女青年去探望久病的姨媽,她關切地詢問:
“您飯量可好?”不想這一句問候話,卻使病人的臉上立即堆滿了愁容,她憂心忡忡地說:“唉,不要談它了!”
接著就沒詞了,結果造成了很尷尬的局麵。原來,病人病情深重,最苦惱的就是吃不下飯。探視病人時,當看到病人麵容憔悴,切不可吃驚地問“你的臉色怎麼這樣難看”之類的話,否則,除了加重病人的思想負擔外,沒有其他任何用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