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不要太在乎他人的看法(1 / 2)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一些做事沒有主見,總是依賴別人,依賴他所信任的人,他們總是把自己當作一個小孩看待,每做一件事都要和家裏人或他所熟悉的人、所信任的人商量,有時他們還愛湊個熱鬧。由於這種人容易妥協,沒有主見,所以他們往往很容易失去自己做事的風格,被別人所左右!

有這樣一個故事:曾有一對父子,到集市上買了一頭毛驢。回來的路上,父親心疼兒子腳力嫩,就讓兒子騎上了驢。有人看見之後,就說:這小子真不懂事,年紀輕輕的自己騎驢,讓他爹下地走。兒子聽說後趕緊下來把父親讓上驢背,又有人看見後說:這個當爹的太不像話,自己騎驢讓孩子步行。父子倆隻好都下地走,有人看到後譏笑:這爺兒倆真是一對傻蛋,閑著牲口自己費力走。父親一急,自己騎上驢又把兒子拉上去攬著一塊往回走。不料一個人鄙夷地喊:這父子倆太不是東西了,一點也不知道心疼自家的牲口,下輩子真該讓他們轉生成驢!弄得這爺兒倆無所適從,氣惱至極,幹脆把驢腿四馬攢蹄一捆,找根棍子抬著驢回家了……這回可好,再碰見的人都用驚詫的目光看,還個個撇著嘴說:

這戶人家肯定祖祖輩輩魂不全,要不然就是遺傳性的神經病!

這雖然隻是一個寓言小故事,但卻給我們一個深刻的啟發:如’果你不認識你自己,無法做自己的主人,就會像故事中的父子一樣,不知怎麼做才是好的。無論你是誰,都應該做自己的主人,必須有一個堅定的信念。

信念是支持一個人生存的基本力量,如果沒有信念和理想,人和鹹魚又有什麼區別?

人應該做自己的主人,經營好自己的一份人生。快樂是人生的基本要素,試想如果有一個人悶悶不樂地生活了70年,那是多麼可悲的一件事啊!如何才能快樂?

快樂不是來自外界,而是來自一個人的內心。

有一位年輕的畫家,發誓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水平,畫出讓所有人都能喜愛和讚歎的作品。為了了解人們對他畫的態度和評價,於是他挑了一幅自己最滿意的作品拿到菜市場上,並在旁邊放上了一支筆,讓人們把那些認為不足的地方給指點出來。很快地,就有許多人在那幅畫上標出了自己的意見。等到了晚上回家之後,畫家才發現在那幅畫上所有的地方都已經密密麻麻地被標出了人們認為不足的記號。可見,在人們的眼裏,這是一幅完全失敗的作品。

這個結果使年輕畫家的自信心受到了巨大的打擊,情緒低落的他甚至懷疑自己是否還具有一點繪畫才能。

而他的老師在知道了這個情況後,就告訴他千萬不要在意別人的評價、別人的眼光,並要求他再把一幅相近的作品放到菜市場上,隻不過這次是讓人們把那些他們認為很好的地方給指點出來。於是,年輕的畫家照著老師的要求去做了。可是令他想不到的足,當自己把放在菜市場上足足有一天時間的作品再拿回家的時候,竟然發現那幅畫上所有的地方又都密密麻麻地被標上了人們認為很好的記號。

霎時間,年輕的畫家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從此,他不再盲從任何人的讚美或是批評,開始潛心地埋頭於自己的繪畫創作,並終於取得了輝煌成就。

每個人都需要別人的讚許,它所引出的問題實在令人匪夷所思。曾經有位小說家認為:“對自己持有低度評價的人,沒有人會看好他。”然而,有些人卻反向而行,他們把對自己的看法建立在別人的看法上麵。我們每分鍾都受到“別人如何看我”的法則的影響。我們的穿著,我們所說的話,以及我們的一舉一動,都是為了贏得他人的接受,這種思維模式經常給我們帶來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