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不要暴露內心的想法(1 / 2)

在這個世界上,最有“心機”的是什麼人?當然是麵無表情、喜怒不形於色的出家人。但普通人無法與出家人相比,普通人都有七情六欲,想要做到麵無表情更是不易,可一個喜怒都表現在臉上的人無疑暴露了你內心的想法,哪怕這些想法是短暫的,也會被高手識破,所以做人要謹慎。

不管你心裏有多大波濤在起伏,你都不要表現出來,都要藏在心裏。這樣做的原因有二:其一,你心裏的事是你自己的,讓別人來一同承受是不公平的。其二,你都表現出來,人家會覺得你這個人太淺薄,沒有“心機”,是一個藏不住事兒的人。

古語有雲:士君子之涉世,於人不可輕為喜怒,喜怒輕,則心腹肝膽皆為人所窺;於物不可重為愛憎,愛憎重,則意氣精神悉為物所製。

林則徐的父親名叫林賓日,林則徐在少年時期,往往會為一些不盡如意的小事所困擾而發怒、耍性子,喜怒盡寫在麵上。為了糾正兒子的不足,林賓日給兒子講了這麼一個故事:

從前,有一位十分孝順父母的急性判官,無人不知他最痛恨的就是那些不孝順父母的犯人,對他們一律施以重刑。

有一天,有兩個大漢將一小夥子扭送到急性判官所主持的衙門,告這小夥子在家是個不孝之子,不僅咒罵親娘,甚至還動手毆打自己的親娘。

判官聽聞此言,火冒三丈,不容小夥子申辯,馬上令手下人將他杖打得半死不活。

不久,一個老太婆來報案,說兩個強盜入她家偷竊,被她兒子發現後,他就想把他們扭送官府查辦。無奈孤身一人,反而被他們綁架走了。

一查證,原來剛才被杖打的小夥子就是那老太婆的兒子。

此時,急性判官才知自己的情感喜怒被強盜利用了,再令人捉拿那兩個大漢,他們早已經不見了蹤影。

這個故事給少年林則徐很大的觸動,日後,他就十分注意在眾人的麵前控製自己的喜怒哀樂。在影片《林則徐》中,觀眾可看到他書房懸掛著書有“製怒”二字的橫匾,是有充分的曆史依據的,因為他一直以“製怒”

作為自己的人生座右銘之一。

由此可見,國人為人修養的傳統,是十分注意喜怒不形於色的。如大家所見,中國人的為人處世更講究含蓄,注意把握自己的情感好惡,認為量小者易怒,淺薄者易喜,從而不同於情感外露、喜怒溢於言表的歐美人。

輕喜易怒的人在為人處世時,往往偏重於情感好惡,極易因此而造成判斷上的失誤。而且這種藏不住思想情感的表現,還很容易被別有用心者所覺察,被別有用心者所利用。所以,一個人要在人際交往中做到喜怒不形於色,心胸就須有包容乾坤的雅量,有足夠情感喜怒回旋的心理空間。

在生活中,那些喜怒不形於色者往往是能夠成大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