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 對他人要熱情一點(1 / 1)

人的性格是以先天為基礎的,後天影響隻是次要因素。種什麼種子(先天)得什麼瓜(後天),瓜好瓜壞是後天影響的結果。後天是完善先天的,是為先天服務的,絕對改變不了先天。

在美國西點軍校裏,總是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性格決定成敗。它所表達的理念是每一位學員都必須自動自發、全力以赴地去培養、完善自己的性格,而不是為失敗找各種借口。也就是說培養出優良的性格,人人都能成功。那麼什麼才是優良的性格呢?樂觀、開朗、熱情就包含在其中。

但是,大千世界,芸芸眾生,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於其他人的性格特征。盡管人們的性格表現千差萬別,但是,歸納起來無非可以分成兩大類型:內向性格或比較傾向於內向性格;外向性格或比較傾向於外向性格。

專家們通過長期研究指出:不同的性格類型是在不同的氣質類型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任何氣質類型都同時存在著積極的和消極的兩個方麵,這就決定了無論是內向性格還是外向性格都既有優點,又有缺點。隻有性格類型中的優點才是所謂的“優良性格”,反之,就是“不良性格”。

有的人可能表現得意誌堅定、精神旺盛、熱誠坦率、敏捷果斷、堅韌不拔、剛強不屈;有的人則可能表現得意誌薄弱、性情暴躁、主觀任性、自製力差、知難而退、容易動搖,兩者的反差顯而易見。具有這兩種表現的人在各自的人際交往活動中,必然會產生截然不同的交際效果:前者善於交際,朋友眾多,後者不善交際,和者寥寥。世界上許多卓有成就的外交家,如新中國首任外長周恩來、前外長錢其琛、前蘇聯外長葛羅米柯、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博士、聯合國前任秘書長加利等人,都不是那種性格外向、咄咄逼人之人。但是,這不僅沒有妨礙他們成為對交際能力有著極高要求的職業外交家,而且,他們那深沉的氣度、高雅的談吐、敏銳的思想、一針見血的精辟論斷,反倒給他們增添了無窮的個性魅力。而一向以性格外向、氣勢逼人著稱的前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在聯合國大會上發表演講時,撿起皮鞋敲打講台的拙劣行徑卻給世人留下了粗俗、鄙陋的印象,成了世界級的笑柄。通過以上的介紹,我們可以明確這樣的信念:外向型性格並不一定就是優良性格,內向型性格也並不一定就是不良性格。那種認為隻有性格外向、口若懸河的人才會具備較強的交際能力,而“性格內向”

與“不善交際”之間應該畫等號的觀點,不僅在理論上是錯誤的,而且與客觀事實也是不相符的。

開朗、熱情的性格是每個人在社交活動中製勝的法寶,但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培養出來的。如果你想要從內向的人轉變成開朗、熱情的人,那麼肯定是要花很長的時間。

下麵就是改變性格的幾點方法:

1.試著在眾人麵前做些事情。

2.做人要主動。要能看到別人,要能在別人有困難時出手相助。

3.自我催眠。這需要你能夠很好地告訴自己,自己是那樣一個人,不要總想著自己是內向的人,這樣不利於你很好地繼續做下去。

開朗的性格是健康生活的營養品。無論是在生活或工作中,我們對別人的一聲熱情的問候、一次主動的握手,都會讓別人的生活充滿了溫馨、幸福,如果別人先這樣做,也會讓自己一整天都有一個好心情。因此,我們每個人都更應該從我做起,大膽地鍛煉自己,養成熱情、開朗的性格。

那麼怎樣才算是熱情、開朗呢?

一、每天都保持著一種好心情,對身邊的每一個人態度友好;

二、與人交往主動、豁達,不斤斤計較個人得失;三、人與人之間彼此幫助,互相溝通,這樣我們都會覺得很快樂,自然也就成為了一個熱情、開朗的人。

工作和生活中,我們要做個性格開朗的人,因為性格開朗的人有喜歡與人交朋友、熱情幫助他人、興趣愛好廣泛和見識多的特點,易於接近,所以生活中的很多人都喜歡與性格開朗的人做朋友,和性格開朗的人在一起會感到輕鬆自然。

有人說培養開朗、熱情的性格很難。其實培養開朗、熱情的性格並不難,有一點就是,一定要記住當每天見到熟悉的人時,應積極地打招呼,問聲“您好”;每一天都要保持一個好心情,把不開心的事情都忘在腦後,因為太陽每天都是新的;交朋友時應坦誠、真誠,用心去交流,不要互相指責、互相猜疑、互相嫉妒;在工作中要積極參與公司的集體活動,讓自己融入到集體當中;在和別人發生矛盾時,應寬容大度,不要將誤會愈演愈烈,最好是雙方坐下來平靜地溝通,知道彼此的想法,將誤會化解。這樣就會逐漸地走出自我,超越自我,從一個不敢說話、孤僻內向的人,變成一個開朗、樂觀、熱情外向的人,培養開朗、熱情的性格對每個人都是終身受益的。親愛的朋友們,你們還等什麼,明媚的陽光正向你招手,明天的生活會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