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要與他人坦誠相待(1 / 2)

有一首詩說得好:一個人如果失去了坦誠就失去了人性,失去了坦誠就失去了光明。有了坦誠,我們才有真正的人性,有了坦誠,人才無愧為萬物之靈。人活在世上,無論做什麼事情,坦誠才是贏得他人的基礎。可能幾乎所有的人都會記得這樣的情景:小時候和好朋友鬧別扭了,一句“我不和你玩了”就足以讓對方不知所措,然而很快又會和好如初,因為做錯事的一方會說“對不起”。那時真的很單純,讓人懷念。長大了,沒有人再說“我不跟你玩了”,更沒有人會說“對不起”了。

長大了,就很少有像小孩子那樣的爭吵,那麼幹脆利落,不留下任何不良的痕跡。長大了,隻是長期把小小的矛盾不斷累積,最後一件雞毛蒜皮的小事就變成了導火線,足以把一座友誼的大廈給摧毀。

我們為什麼會變成一個如此“心胸狹窄”的人呢?

心理學上的解釋是:人都有保持心理平衡的需要,一種交往如果不能維持一方或雙方的心理平衡,勢必造成關係的裂痕。當心理處於不平衡狀態時,人需要花費相當的精力去調整,時間短尚且可以,時間一長,就會因耗費太多的精力而疲憊。而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誰還會花時間和精力去維持一段沒有很充分的理由一定要繼續下去的友情呢?於是人們開始封閉自我。

事實上,朋友之間的嫌隙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違心地“忍”下去,嫌隙積累到一定程度必然會如火山般爆發。所以,坦誠確實是人際交往的第一要則,隻有雙方好好地溝通,對方才能夠知道你真實的感受,才可能做出積極的回應。另一方麵,不管是親情、友情還是愛情,都不應該是“想當然的”,它需要不斷地嗬護,如果無限度地開采,甚至是破壞,即使是無意的,也終究會使自己失去它們。

正如月亮一樣,它每一天都有光明與黑暗的一麵,就如我們人類有著黑白之分。那光明的一麵就如坦誠,黑暗的一麵就如虛偽。

坦誠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美德,它是一切感情的基礎。就拿友誼來說吧,如果朋友之間沒有了坦誠,這還是真正的友誼嗎?

有這樣一個故事:甲乙是一對好朋友,一天,他們去森林玩。甲對乙說:“你是我最好的朋友了,今後發生什麼我都會幫你的。”正在這時,一隻大黑熊出現了。

甲根本不管乙的死活,自己忙爬上樹躲了起來,乙沒辦法隻好趴在地上裝死。幸好熊不吃死人,它隻是嗅了一下就走了。甲這才慢慢地從樹上爬下來,對乙說盡了好話,可乙再也沒理過甲了。

我們從上麵的故事中明白這樣一個道理:那種假惺惺的見風使舵隻會騙別人一時,而終會被別人所唾棄的。

古人也說的好:“以誠感人者,人亦誠而應。”朋友們,坦誠才是贏得他人的基礎。

世界上任何一個人在人際交往中,都希望對方對自己坦誠相待,而不是信口雌黃或口蜜腹劍,坦誠相待是坦率真誠的互相交往。我認為坦誠是最吸引人的品格之一,坦率真誠比任何力量都大,它能使你贏得對方的信任和尊重,這是人生走向成功的可靠保證。

對人坦誠相待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一種敢於犧牲自我的精神。它需要襟懷坦白,敢於直言相諫;它需要出以公心、成人之美,而不是“氣人有,笑人無”,心懷嫉妒;它需要是非分明,實事求是,直言不諱。

有句名言說:“一兩重的坦誠,勝過一噸重的聰明。”

可見坦誠是力量的一種象征,它顯示了一種高度自重和內心的安全感與尊嚴感。應當說,坦誠待人得益的不隻是他人,而且也增強了自己人格的魅力、吸引力和凝聚力,坦誠待人能使你活得瀟灑。坦誠是玉,雖有瑕卻不掩其彩;坦誠是冰,雖冷淨卻晶瑩透明。坦誠待人如皎皎之月之真純,如悠悠白雲之高潔。

你會坦誠嗎?很多人說自己從不說謊,但如果我們捫心問自己:我一輩子真的沒說過一句謊言嗎?有的人也許保持了。所以,真的做到“坦誠”是很難的。但事實證明,要追求成功,坦誠才是“上策”。比如,一個公司經理在經營上遇到了困難,但是,這個經理從來不跟員工說實話,工資都難發出,還在和員工強調公司的發展規劃前景。當員工問到薪水時,經理采取“以拖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