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尊重別人是必需的(1 / 2)

德國詩人席勒說過:“不尊重別人的人,別人也不會尊重他。”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都應建立在真誠與尊重的基礎上。唯有尊重他人,才能尊重自己,才能贏得他人對自己的尊重。

尊重他人不僅僅是一種態度,也是一種能力和美德,它需要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給別人麵子,維護他人的尊嚴。這種尊重都是要發自內心的。

沃恩每年都會受邀參加某單位的雜誌評審工作,這個工作雖然報酬不多,但確實是一項榮譽,很多人想參加卻找不到門路,也有人隻參加了一兩次,就再也沒有機會了!沃恩年年有此“殊榮”,這讓大家都羨慕不已。

在他年屆退休時,有人問他其中的奧秘,他微笑著向人們揭開謎底。他說,他的專業眼光並不是關鍵,他的職位也不是重點,他之所以能年年被邀請,是因為他很會給別人“麵子”。

他說,他在公開的評審會議上一定會把握一個原則:

多稱讚、鼓勵,少批評。但會議結束之後,他會找來雜誌的編輯人員,私底下告訴他們編輯上的缺點。因此,雖然雜誌有先後名次,但每個人都保住了麵子。也正是因為他顧慮到別人的麵子,因此承辦該項業務的人員和雜誌的編輯人員都很尊敬他、喜歡他,當然也就每年找他當評審了!

年輕人常犯的毛病是,自以為有見解,自以為有口才,逮到機會就大發宏論,把別人的臉批評得一陣紅一陣白,他自己則大呼痛快。其實這種舉動正是在為自己的禍端鋪路,總有一天會吃到苦頭。

可以說故事中的沃恩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他的做法既維護了他人的麵子和尊嚴,也讓他人明白了雜誌的不足和缺點,所以當然受到了所有人的喜愛。

古人說:“我敬人一尺,人敬我一丈。”意思就是說,我們隻要學會了尊重別人,別人也一定會加倍地尊重自己。如果你想處處有好的人緣,你想得到別人的尊重,你想使自己的人生更完美,請從今天做起,從現在做起,學會尊重別人。

下麵是1960年當選牛津大學校長的英國前首相哈羅德·麥克米倫曾提出的人際交往的四點建議:

1.盡量讓別人正確;

2.選擇“仁厚”而非“正確”;

3.把批評轉變為容忍和尊重;

4.避免吹毛求疵。

這些建議可以說都是圍繞著“尊重”提出來的。

在某種意義上,不加掩飾、直接表露或宣泄是無能、自私的錯誤表現,它隻會惡化事端,造成大家都不愉快的結局。掩飾並非虛偽和造作,隻是選擇適當的語言和時機做適當的事情;相反,沒有任何掩飾的人必然不能與其他人愉快和睦地相處。不要不顧別人的感受對他人的缺點大肆批評,也不要用尖刻的語言去傷害他人,不要取笑他人或是對別人,感到不屑,這些都是對他人不尊重的表現,是你與他人愉快溝通交流的一大障礙。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都有友愛和受尊敬的欲望,人們交友和受尊重的希望都非常強烈。人們渴望自立,成為家庭和社會中真正的一員,平等地同他人進行溝通。

如果你能以平等的姿態與人溝通,對方會覺得受到尊重,從而對你產生好感;相反地,如果你自覺高人一等、居高臨下、盛氣淩人地與人溝通,對方會感到自尊受到了傷害而拒絕與你交往。

在溝通中,千萬不要傷害對方的自尊,否則受損失的一定是你自己。有一位中國留美學生常在課餘時間幫一家餐館洗碟子。廚房的監督是一位典型的美國人,他很慷慨,但也很嘮叨。他常在留學生工作時站在旁邊“演講”:“太幸運了,我們的政府批準了你來這裏讀書,現在我又給你一份工作和許多食物,使你連飯錢都省下了……”有一次,這位監督又重複這話時,留學生站起身指著對方說:“再說下去,我就一拳打扁你的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