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3章 投其所好是溝通的法寶(2 / 2)

平常他們的經理身體健康,精力充沛,在工作上也得心應手。可是,這一天,他顯露出悲傷的臉色,他雖不說出來,一直在努力地抑製,可總會自然而然地在臉上流露出苦惱的表情。為了不讓部下知道,表麵極力裝得若無其事。午餐後,他用呆滯的眼望著窗外,他那迷惑的臉已失去了朝氣。這些微妙的臉色和表情變化都被細心的小楊看在眼裏,他盡最大的努力,找出領導真正苦惱的原因,並關切地對經理說:“經理,家裏都好嗎?”

以假裝隨意問安的話,來開啟他的心靈。

“不!我正頭痛呢,我太太突然病倒了!”

“什麼?您太太生病了!現在怎麼樣?”

“其實也不需要住院,醫生讓她在家中療養。太太生病後,我才感到諸多不便。”

“難怪呢!我覺得經理您的臉色不好,我還以為您有什麼心事,原來是您太太生病了。經理您也要注意身體呀!”

“想不到你的觀察力這麼敏銳,謝謝你的關心。”

經理一麵說著,臉上一麵露出從未有過的笑容,在人最脆弱的時候去安慰他,這才是當部下的人應有的體諒和善意。聰明的小楊就知道這個道理。

不久,小楊便被經理提升為主管,工資也提高了,而小克還在原崗位上努力地工作著。

學會察言觀色,留意對方的表情,互諒互讓,該進則進,該躲則躲,當止即止,就可避免許多不必要的糾紛,求得和睦相處。

有位記者去采訪同新西蘭剛交過鋒的國家足球隊員。一進門,發現休息間氣氛沉悶,守門員鐵青著臉,圓睜著眼,他趕緊退了出來,取消了這次采訪。後來這位記者才知道,“國腳”們吃了敗仗,正在慪氣。倘若當時不看臉色,硬要不知趣地采訪吃敗仗的“將軍”,肯定不會有好果子吃。看來,這位記者頗有經驗,懂得“看雲識天氣”。

在人際交往中,我們與別人交談時,隻要留心,就可以從談話中深知別人的內心世界。

1.由話題知心理

人們常常將情緒從一個話題裏不自覺地呈現出來。

話題的種類是形形色色的,如果要明白對方的性格、氣質、想法,最容易著手的步驟,就是要觀察話題與說話者本身的相關狀況,從這裏能獲得很多的信息。

與中年婦女交談時,她們的話題多是她們自己,因為她們覺得自己才是她們最大的關心對象。有時也談論丈夫或孩子,那是她們把丈夫或孩子看成了自己的化身,談論他們也等於在談論自己。對於這樣的中年婦女,你要作為一個傾聽者的形象出現,承認她們是賢惠的妻子、偉大的母親。

在年輕小夥子的世界裏,他們最愛談論的話題是車子。關於車子的雜誌也跟音樂、足球雜誌一樣暢銷。小夥子的話題幾乎都涉及與車子的品牌、行程距離、速度等有關的話題,雖然,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暫時買不起車。其實,他們那麼熱衷於車的話題,無非在表示自己將來有能力購車,或者是自己對這些懂得很多,這也是一種時髦的話題罷了,無非是顯示自己。因此,你要聚精會神地聽他們侃車,最好不要擺出討厭或不耐煩的臉孔,你的耐心就可以滿足他們的虛榮心。

2.措辭的習慣流露出的“秘密”

語言表明出身,語言除了社會的、階層的或地理上的差別外,還有因個人的水平而出現差別的心理性的措辭。人的種種曲折的深層心理就會不知不覺地反映在自我表現的手段——措辭上。即使同自己想表現的自我形象無關,通過分析措辭常常就可以大體上看出這個人的真實形象,在這種意義上,正是本人沒意識到的措辭特征比詞語的內容遠為雄辯地告訴我們其人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