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3章 投其所好是溝通的法寶(1 / 2)

察言觀色,不動聲色地觀察,察外而知內,從“心理語言”和“行為語言”來了解一個人,從而幫助你在時間較短、信息較少的情況下做出合理的決策。

直覺雖然敏感卻容易受人蒙蔽,懂得如何推理和判斷才是察言觀色所追求的頂級技術。言辭能透露一個人的品格,表情眼神能讓我們窺測他人內心,衣著、坐姿、手勢也會在毫無知覺之中出賣它們的主人。隻有這樣,你才能把握住對方內心所缺少的那部分東西,以至於達到投其所好的目的。

出門時,我們大家都非常注意天氣的變化,如果天氣炎熱,你會穿較薄的衣服,天氣寒冷,你便會穿暖和的棉衣,陰雨的天氣,通常人們都會帶傘出行,假如大氣狀況十分糟糕,大多人都不會選擇這樣的天氣出門,可見人們都知道根據天氣變化的情況來做出行的裝備工作。但多數人卻忽視了交往中“天氣”的變化情況,不會察言觀色,給自己的交際帶來許多不利因素。智者往往善於從交往對象的麵部表情來了解其內心的情緒變化,以做出相應的交際措施,而愚者卻不善此道,十有八九會把事情弄得很糟,甚至使自己的利益受到損害。

有一則笑話,說的是一個以拍馬著稱的人,死後來到森羅殿見閻王。閻王一見到他便拍案大喝:“好刁滑的東西,聽說你是拍馬屁專家,專好拍人馬屁。哼,我最恨像你這樣的人!”那拍馬屁專家一看閻王滿麵怒容,心想大事不妙,趕緊趴地磕頭說:“冤枉啊,冤枉,閻王爺有所不知,那些世間之人都喜歡別人拍他馬屁,我不得不這樣。如果世上之人都能像大王您這樣明察秋毫,公正廉明,那我哪裏還敢有半句恭維?”閻王一聽,麵露微笑,說:“諒你也不敢拍我馬屁。”閻王讓人拍了馬屁還自鳴得意。

這則笑話充分說明了恭維話的巨大威力以及廣闊市場,連陰間的閻王都吃這一套,更不用說世上的芸芸眾生了。連拿破侖都不得不承認:“討厭別人對自己拍馬屁的是少之又少。”

並非提倡世人都成為見風使舵、拍馬溜須之徒,在沒有損害人格尊嚴的情況下,多一點靈活的交往對策,不僅能保護自己,更重要的是能夠使對方樂於為我們辦事,不至於關係僵化,矛盾重重。

清朝刊印二十四史時,乾隆非常重視,常常親自校核,每校出一件差錯來,覺得是做了一點了不起的事,心中很是痛快。

和珅和其他大臣,為了迎合乾隆的這種心理,就在抄寫給乾隆看的書稿中,故意於明顯的地方抄錯幾個字。

以便讓乾隆校正。這是一個奇妙的方法,這樣做顯示出乾隆學問深,比當麵奉承他學問深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皇帝改定的書稿,別人就不能再動了,但乾隆也有改不到的地方,於是,這些錯誤就傳了下來,今天見到的殿版書中常有訛處,有不少就是這樣形成的。

和珅工於心計,頭腦機敏,善於察言觀色捕捉乾隆的心理,總是選取恰當的方式,博取乾隆的歡心。他還對乾隆的性情喜好、生活習慣進行細心觀察和深入研究,尤其是對乾隆的脾氣、愛憎等了如指掌。往往是乾隆想要什麼,不等乾隆開口,他就想到了,有些乾隆未考慮到的,他也安排得很好,因此,他很受乾隆的寵愛。

和珅在曆史上是個大貪官,為世人所不齒,但是就交際上來講,他確實是一個大師級高手,連乾隆皇帝也被他哄得舒舒坦坦,自然少不了他的好處。

曆史上有不少既聰明又有能力的人最後卻身首異處,如楊修被曹操所殺,韓信被呂後所害,究其原因,歸根結底是他們雖然有能力,但不懂處世之道,不會察言觀色,不知道討上司喜歡,最後慘遭殺害。在現實生活中,學會察言觀色,實在是不可忽視之道。

小楊和小克是同事,他們兩個工作都很努力,業績也都很出色,不同的是小楊平時善於觀察上司的舉動,並主動接近上司,而小克則從不知道主動接近上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