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5章 要學會讓別人說話(1 / 2)

春秋時代,孫叔敖很得楚莊王的信任,三次任楚國令尹,權力很大。

有一天,一位老者告訴他:“別人對你有三種怨恨情緒。你的爵位高了,那些尚未顯貴的士子就嫉妒你;你的官職大了,君主就會疑心提防你;你的俸祿豐厚了,想沾你光的人就會對你有怨言。”

孫叔敖感謝老者的提醒,並說:“爵位越高,我的態度就越是謙恭卑順;官職越大,我就越發小心謹慎用權;俸祿越豐厚,我施舍給別人的財物就越多。”

孫叔敖正是用這三種方法,處理好了有關的人際關係,平息了人們的怨恨情緒,所以能夠善始善終,深得好評。

古代聖人,在功勞麵前從不居功自傲,隻有這樣才能功德圓滿。老子是個大智者,但他從不表現自己,並勸告世人不要太愛表現自己。大多數職場人都希望得到老板的賞識與認可,但這種希望如果永遠是被動地等待的話,希望終究有一天會變成絕望。不要天真地以為埋頭苦幹終能一舉成名天下知,要知道這年頭老板上麵還有老板,他可能也常麵臨自顧不暇的困境,或者也在苦等他們的伯樂來賞識。所以作為職場人,適度為自己製造機會,露點鋒芒,是不可避免的。比如當取得某些成績或經過努力而提前完成任務時,可別忘了做做個人公關,會議場合就是一個不可多得的舞台,適時掌握發言機會,展現個人能力,要能發出聲音才能引起老板的注意。

但是,在發表意見或者是向上級盡忠的同時,千萬不可太出風頭,適時把人情做給同事可以贏得好感,也算為自己買張保單,有福大家享,有難自己當,跟老板邀功時,把功勞歸諸團隊和上司,再巧妙提到自己的貢獻,老板記得你,同事感激你,等同事有亮點的時候,也不會介意分給你點,這豈不是一舉數得。

公司今年新進了一批大學生,市場部分配進4個,胡可偉是其中之一。經過一個月的培訓,他正式上崗了。

接下來的兩個月裏,胡可偉工作非常努力,經常放棄和新同事打球、娛樂的時間,去查資料,搞調查。後來,他根據自己對市場的了解和考察,給市場總監寫了好幾封郵件,提出自己對部門的種種建議,受到了總監的嘉獎。據說連老總都注意到他,點名要給他提前轉正。他的業績遠遠超過了同批進公司的其他新員工。

照理說,以他在公司的際遇,應該是“春風得意馬蹄疾”,可是他卻樂不起來。因為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部門裏另外3個和他一起進來的同事開始孤立他,有時他想跟他們開句玩笑活躍一下氣氛,都沒有人答話,讓他很是尷尬。一些老員工似乎也不願意與他講過多的話,胡可偉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裏,更不知道怎麼辦。心情很受影響,覺得自己像生活在孤島上一樣,堅持了半年後,他終於選擇了“撤離”。

有很多人由於年輕氣盛,愛出風頭,而處處碰壁。

要想適應社會,首先得知道隱藏鋒芒,不要太愛顯示自己,是金子終究要發光,何必急在每時每刻。鋒芒在關鍵,必要的時候再展露給眾人,那時人們才會自然地承認你的過人之處。如果不時地拿出來炫耀一番,把別人都比得黯然無光,那麼,最終吃虧的隻能是自己。胡可偉為什麼會被孤立呢?因為胡可偉無疑是隻“出頭鳥”,“槍打出頭鳥”是必然的。雖然這並不完全是“出頭鳥”的錯。一方麵老員工基於自身考慮,或多或少都不願意和這些“後起之秀”太接近。另一方麵,作為同一個起跑線上的新人,如果其中一個太優秀或是出類拔萃,往往招致妒忌和心理的不平衡,如果不能及時溝通彼此的關係,雙方之間很可能會距離越來越遠。而大部分境遇差不多的新人卻會越走越近,在較長一段時間裏“抱”成一團,而孤立這個“小團體”以外的人,包括曾經與他們同時進入,而現在比他們優秀的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