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2章 損人利己始,害人害己終(2 / 2)

吳承恩在此章小說中闡述了一個觀點——損人利己,最終是害人害己。事實上很多事情都是這樣,如果因為嫉妒別人的成功,或者因為一己之私,從而做出了不理智的事情,結果往往是自掘墳墓,最終將自己置入絕境。相反,寬容待人卻能夠化幹戈為玉帛,讓事情向好的方向發展。

戰國時期,魏國與楚國為鄰國,糾紛不斷,為了防止對方有不軌之舉,就分別在國界邊境設立界亭。多數時候兩國倒也相安無事,於是亭卒們就各自在自己這邊的土地裏種上蔬菜瓜果,供平時食用。魏國亭卒非常勤勞,每天都用心管理田裏的蔬菜瓜果,鋤草、澆水、施肥、除蟲,整日裏忙個不停,地裏的瓜果蔬菜也沒有辜負他們的勤勞,長得又快又好。楚亭的亭卒卻十分懶惰,整天隻知道睡大覺,玩遊戲,把種子扔進地裏就不管了,根本不管那些蔬菜瓜果的死活,那些幼苗自然長得又瘦又弱。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到了收成的季節,魏國人的蔬菜瓜果吃不完,而楚國人的地裏雜草叢生,其中隻稀稀疏疏地生長著幾棵蔬菜,瓜果更是連影子都沒有。楚亭的人又羨慕又嫉妒,覺得自己沒了麵子,於是在一個沒有月色的夜晚,越過邊界,把魏亭的蔬菜瓜果偷了回來,拿不走的也就地毀壞。第二天早上,魏亭人發現瓜果被偷,菜地被毀,氣得火冒三丈,急忙報告了邊縣縣令,並表示要對楚亭亭卒實施報複行動。縣令勸解亭卒們說:

“偷盜毀壞他人勞動成果的行為確實很卑鄙!他們這樣對我們,我們很生氣,那為什麼還要反過來去效仿他們呢?別人不對,再跟著學,那就太狹隘了。此外,想要報複,也去毀壞它們地裏的東西嗎?它們地裏隻有野草。要不,就為此跟楚國人開仗?值得嗎?這樣吧,以後你們要竭盡全力去幫助他們打理蔬菜瓜果,給地裏澆水、除草、施肥,不過你們一定要注意不要讓他們知道。”

魏亭人認為縣令的話很有道理,就壓下心頭的不忿,照辦了。第二年,楚亭人還是一如既往的懶惰,但是他們地裏的瓜果蔬菜,卻一天天地好了起來,蔬菜比以前長得強壯、高大了許多,楚亭人覺得很奇怪,仔細觀察才知道,原來每天早上菜地都被人澆過,而為菜地澆水、除草的正是魏亭人。

楚國邊縣縣令得知此事後,對魏國人的做法敬佩不已,於是把這件事上報給了楚王。楚王聽說後,贈送重禮給魏王,向魏王道歉,並表示願意與魏國結成友好鄰邦。

很顯然,魏國縣令的做法就比較理智,也更加高明。他明白,損人利己的做法所能換來的不是長遠的利益,而是禍患。假如當時他同意魏國人對楚國人實行報複,小則引起糾紛,大則戰爭爆發。兩個相鄰的國家之間,因為這樣的小事而引起糾紛甚至爆發戰爭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

在做事的時候,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身正心直,別人擁有的好處和優點那是別人的,自己也擁有別人所沒有的東西。尺有所短,寸有所長,萬事萬物都自有其優點和長處,就如同農村山清水秀卻交通不便,城市四通八達而環境糟糕,鋼鐵堅固耐用但是容易生鏽,瓷器不會生鏽卻容易破碎一樣。春天有春天的美,秋天有秋天的好,愛護別人才能利人利己,而損人利己最終是害人害己。

有些自私自利的人認為,損害別人的利益,把不幸轉嫁到別人身上,這樣自己就可以找到平衡.就可以使自己獲益,其實這種想法是大錯特錯,以這種方式做事,就如同想陷害老鼠的金魚,覬覦唐三藏袈裟的金池長老,最終不但不能讓自己獲益,反而害了自己性命。

做事的時候,請記住這一點:損人終害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