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唐書·陸象先傳》上說:“為政者理則可矣,何必嚴刑樹威。損人益己,恐非仁恕之道。”大凡世人,多有利己之心,為人處事之時,難免有損人利己的念頭,殊不知常言說得好:“損人利己始,害人害己終。”辦事過程中因為一念之差,而將自己陷入絕境的例子比比皆是。
從前,有一條金魚和一隻老鼠是鄰居。金魚生得漂亮而可愛,老鼠卻顯得醜陋而猥瑣,金魚擁有五彩斑斕的花紋,老鼠一身灰色皮毛,賊頭賊腦。加上老鼠的名譽一向不好,金魚因此特別看不起老鼠,以有此鄰居而感覺到恥辱。
有一天,金魚決定給老鼠一點顏色看看,讓老鼠知道它的利害,最好是能因此將老鼠趕跑,為此金魚想了一個很好的主意。於是金魚遊到了老鼠家門口的小河邊,熱情地對老鼠打了一個招呼,然後對老鼠說:“天氣這麼熱,我們一起到水裏邊玩吧?”
老鼠看見一向不愛搭理它的漂亮金魚主動跟它打招呼,自然非常開心,可是聽了金魚的提議之後,老鼠卻顯得很為難,說:“我不會遊泳。”金魚見老鼠心動,連忙說出自己的辦法,說道:“把我們用繩子綁在一起,這樣我就可以在水裏帶著你了。”
老鼠聽完這個主意,覺得很有道理,料想自己和金魚綁在一起肯定不會有什麼問題,於是非常開心地答應了金魚的要求。
金魚用一根繩子把自己跟老鼠綁在一起,然而到了水裏以後,金魚就上下左右、來回地遊動,不會遊泳的老鼠哪裏受得了這個,三兩下就把它轉得暈頭轉向,不由得吱吱直叫,嚷嚷著不玩了。
天有不測風雲,就在金魚玩得興高采烈的時候,天上飛過來一隻覓食的老鷹。看見在水麵來回翻騰的老鼠,老鷹一個俯衝,一爪子就把老鼠抓上了高空,兩口就吃掉了,而拴在一個繩子上的金魚,怎麼也掙不脫繩子的束縛,自然也成了老鷹的口中餐。
這是一個寓言故事,金魚的做法就是典型的損人害己,它本意是捉弄老鼠,最後卻連自己也搭了進去。
動物如此,人也一樣。“堪歎老衲性愚蒙,枉作人間一壽翁。欲得袈裟傳遠世,豈知佛寶不凡同!但將容易為長久,定是蕭條取敗功。廣智廣謀成甚用?損人利己一場空!”這首詩中就蘊含著一個損人終害己的故事。
吳承恩名著《西遊記》之十六回“觀音院僧謀寶貝,黑風山怪竊袈裟”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說那唐三藏和孫悟空師徒二人到達觀音院之後,觀音院的老主持,200多歲的金池長老,看中了唐三藏隨身攜帶的佛門至寶——斑斕袈裟,遂起了貪心,想占為己有。於是跟眾僧人合謀,意圖搶奪袈裟,謀財害命。並定下夜裏放火,將唐僧師徒二人燒死的毒計。不料想這件事情被孫悟空發現,於是駕起筋鬥雲,飛到南天門,找到廣目天王借來辟火罩,罩住了唐僧,白馬和行李。
事情辦妥之後,孫悟空就坐在金池長老的房間上,等著和尚們放火之後,施展法術,弄來了一陣風,結果風助火勢,一把大火把一個金碧輝煌的觀音院燒成了殘垣斷壁,而唐僧居住的房間因為有了辟火罩的保護而絲毫未損。
與此同時,跟金池長老交好的黑風山妖怪黑風怪,看見觀音院起火,趕緊飛來探看,它本意是救火。但是到了金池長老房間發現了斑斕袈裟之後,既不澆水,也不救火,而是趁火打劫,順手把這佛門至寶給盜走了。
等到唐僧一覺睡醒之後,發現觀音院已經燒成了精光。於是向金池長老索要袈裟。那金池長老弄巧成拙,一把火把自己的觀音院燒光了之後,還發現那寶貝袈裟也失去了蹤影,聞得唐僧來要袈裟,走投無路的情況下一頭撞在牆上死掉了。
想這金池長老,已經二百七十歲了,修煉了這多年,卻六根不盡,貪婪成性,一看見好東西就心生歹意,不但謀財,還想害命,結果偷雞不著,反蝕了一把米,不但沒有利己,最終還害了自己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