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這些商人渾身上下像是起了疹子,渾身上下發癢。
過了半個月,身子瘦了許多,臉和下顎也尖了下來。
外人看了全說像是狐狸,這些人心也慌了。
說了實情,大夥分析是這周家和狐仙有關係,沒準周方雲就是狐狸生的,要不怎麼鬼精鬼精的。
幾個人回去以後感覺心有不甘,便想著興些風浪。
這些商人仗著自己有些錢,就想著請人降服這狐妖。
聽說附近閭山有個得道的高人,就送了黃金過去,不成想,這僧人不受黃金。
後來幾個人準備修條路,也沒被應允,幾個人就覺得有點奇怪。
到山上見到了傳說中的高僧,見這人,穿著破落的袈裟,鞋也露了。
眼睛看不清楚,見到了幾個商人,不很熱情。
幾個人一琢磨,錢財無用,就積些德決定在山上修口井,這終歸是造福的。
大井修出水的那天,老和尚也決定下山。
傍晚時,來到了客棧門口。
敲門進去,開門的正是老板娘。
老板娘看了老僧一眼,把他請進了屋子。
商人也想跟著進去,不成想,老僧卻將他們攆了出來。
沒人知道老板娘和老僧在屋子裏說的是什麼,隻是老僧出來的時候跟他們說,這件事他管不了,清者自清。
商人一看,也拿不出什麼辦法。
後來凡是和狐皮商人有點關係的,都避得周家遠遠的。
周方雲一生活了六十六歲,一共生了三個兒子。
臨死前是個冬天,漫漫天天下起了大雪,整個天空都不見得光。
他還是按著他爹的規矩,臨死前說了那句,凡是和狐狸皮毛有關的都不要招起來。
隻是臨吐氣得時候,那一股氣吐在了他三兒子的臉上。
他小兒子聞著這一股濁氣,狠狠地摸了下自己的臉,但是也披麻戴孝了三年。
三個兒子因為家產起了糾紛,後來小兒子自己一分錢沒要的出了周家的門。
聽說臨走前狠狠地洗了一次臉,說要洗走自己的晦氣。
後來小兒子就在自己的家門對麵開了一家客棧,專門招狐狸皮毛商人。
剛開始的時候,雖然知道這有店家,但也都聽過這狐仙的傳說,沒人敢住。
後來幾個膽大的嚐試了,也沒什麼問題。生意後來就好得不得了,別人看著也是眼熱,隻是覺得這周家有些神通,所以不敢興些風浪。
隻有這周家三兒子確是不在乎這些,依舊做著自己的生意。
周老三的生意好了三年,突然間不知道什麼原因自己不幹了。
後來幹了什麼,沒人知道,有人說去了關裏,有人說被狐仙收了去,但是也沒個確切的說法,多的都是些猜測。
在周家幾代人的不斷發展,關裏的客商越來越多,周家的附近形成了集市。
而這個附近的形成鎮子也就叫了周鎮,周鎮越來越大,成了縣城裏的第二大鎮。
時過境遷,滄海桑田。
時間也到了清末,周家不知道是什麼原因越來越衰落,生意不好,田地裏也種不出糧食來,那玉米高粱種出來也比別人家的小了半截。
外加上連年的天災和兵亂,周家變得越來越窮。
最後周家的田產隻剩下三畝田地,和三間茅草房,連房業也都當了出去,就剩個祖祠,沒人動彈。
周家的大兒子,周得成看來家族無望,隻有夜裏在祖祠前歎息。
後來聽說鎮外來了個關裏算命的,便想去看看,是不是家族的風水不好,還是犯了什麼忌諱。
算命的是個瞎子,摸了摸周得成的手沒有吱聲,片刻把地上的黃紙打開,歪歪斜斜在上麵寫了幾個字。
狐興,狐衰,狐起,狐滅。
周得成也不明白什麼意思,問老算命的,老算命的也不說話。
周得成也看不出來什麼東西,在桌子上的破碗裏扔了兩個銅板,搖搖晃晃回家了。
喝了一點酒,步伐也不穩,到家躺在炕上睡覺,迷迷糊糊的做了一個奇怪的夢。
夢見一個狐狸,皮毛是金色的。
金色的皮毛閃閃發光,一雙眼睛有些祈求的望著自己,而自己也被驚醒了。
醒來以後,想了想老算命的話,好像有什麼征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