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曆史的問對(2 / 3)

“子曰三人行必有吾師,孔聖先賢的話你們都會背誦,可前朝那些科考取士的國之棟梁們,可能虛心接受一個放牛娃的詰問?他們想的是老子讀聖賢書就是比那些泥腿子高人一等,隻要能考上個舉人那就是文曲星下凡,你們這些凡夫俗子不跪下來舔我的腳趾頭都算是天大的恩惠了,百姓的土地、財產、妻女老子想搶就搶,頭上的皇帝能騙就騙,隻要老子錦衣玉食管你家破人亡!這是聖人門徒?這是赤@裸@裸的強盜土匪,而且是最卑鄙無恥的那種,因為他們搶了別人的幸福卻還標榜自己是正人君子!”

情緒激動之下,薑田也注意不了措辭的問題了。田虛海聽得一陣陣惡寒,他不是不知道官場的黑暗麵,隻是作為一個從小篤信儒家的書生,他還是想替天下的讀書人辯駁幾句:“先生所言……極是……可也有些以偏概全了吧?”

課堂之中除了他之外,其他文官子弟雖然心裏也是這麼想的,可卻不敢說出來,因為也隻有他知道薑田這番話並不是針對某個人,完全是就事論事。所以薑田看著他冷笑一聲:“若是這天下讀書人還有古人之風,尚且知道百姓為重,為何當今陛下隻是讓其納糧完稅,就一個個如同掘了祖墳一般上躥下跳?嘴上說著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可心裏還不是想著隻要不讓自己交稅,那就承認是王土。但誰要是想讓我和其他賤民一樣掏錢,我就和誰拚命。崇禎帝要他們捐資守城,一個個叫嚷著自己窮困潦倒,可是李闖破城之後卻在這些‘清廉’的大人們家中搜出千萬兩白銀!可笑他們讀的什麼聖賢書,竟不知覆巢之下豈有完卵?嘴上都是仁義道德清廉如水,家中何來幾輩子花不完的銀錢?國事艱難府庫無銀可用,這些人自己坐擁千頃良田竟然無恥的向百姓加稅,他們怎麼就想不到正是這些瞧不起的泥腿子,最終會砍下自己的腦袋?要我說雖然李闖不是什麼好人,可至少死在他刀下的大明官員絕無冤鬼!”

這段曆史就發生在不久之前,所以田虛海當真是無可辯駁,雖然張韜從沒有公開承認過自己的私房錢有多少,但是從他能大手筆的支取內帑,而且有闖軍降將作證,這些銀子的確是從滿朝文武的家中搜刮而來,遙想崇禎的遺言,他讓李自成將這些人刀刀斬盡個個殺絕是懷著怎樣的心情了。但是知道內情是一回事,嘴上說出來又是另外一回事了,這本來就是文官心中不能言明的禁忌,吳遠一看薑田嘴上又沒有把門的了,趕緊岔開這個話題。

“先生還沒說我中華該如何不重蹈覆轍?”

大夥本以為薑田就算不是成竹在胸,看他剛才滔滔不絕至少也是有應對的良策,可是沒想到他竟然搖了搖頭:“咱們當這個天朝上國太久了,一個習慣了受人敬仰的人,又怎麼會再虛心求教別人的專長?就算改朝換代,也不過是在前朝的舊屋子上刷遍新漆,看似光鮮亮麗其實早已梁朽椽爛,複國不過數年,就有那麼多的朝臣貪汙索賄,是陛下沒有嚴令禁止嗎?還是他們不知道前朝毀於腐@敗?由此可見不傷筋動骨的將這些蛀蟲挖掉,將易於蛀蝕的木頭梁柱換成金剛鐵骨,最多也就是走前朝的老路!可若是大刀闊斧的除舊布新……屋瓦紛墜之下,哭的還是這屋子裏的萬千黎庶……”

其實薑田還有話沒說出來,就算將房梁換成是精鋼的又如何?蟲子是啃不動了,可還有鐵鏽來搗亂呢!就連馬克思都隻是將共@產@主@義寄希望於人類的道德進步,在已知的人類曆史當中,沒有一個文明能應對所有的挑戰,並保持從始至終的繁榮富強。中國做了兩千年的世界第一已經算是逆天的異類,關鍵是一想起曆史上中國從清末至改革開放這段痛苦的轉型期,薑田都不敢想象眼下這中華朝能不能完成這種撕心裂肺的浴火重生。這也是張韜本來急不可耐的改革來了個急刹車,變成一點點蠶食既得利益集團的原因,因為就算是萬馬軍中不曾膽怯的他也心生畏懼、話又說回來,中國人心中普遍存在的那點自豪感,不也正是來自於世界第一強國的自負,也正是因為這種自負深入骨髓,以至於被打落寶座之後一百年,還在中國人的內心中存留著有一天能重新傲視天下的那點使命感。也正是這種使命感才催生了張韜、薑田這類穿越者想方設法的要改變中國命運,可是國運真的隻是因為科學的發展才衰落的嗎?或者說中國開始係統的研究科學了,就能避免有一天再度衰敗下去嗎?看看清末各種改革運動,看看民國的各種亂象,看看改革開放之後,那些蛀蟲再次複活群魔亂舞的景象,薑田和張韜都迷茫了。

讓人沒有預料到的是,薑田這番言論傳播的比桃色新聞還快,甚至朝廷的邸報還摘錄了其中的句子,以《亡@國@論》為題進行了轉發,看得出張韜在聽了這番話之後那種深刻認同的態度。更是讓全天下的讀書人明白了朝廷改革的決心,這不是什麼反攻倒算,也不是皇帝討厭東林黨於是遷怒於儒家,而是直指延續了二百多年的明朝製度中,過分抬高儒生地位的根本問題,更是直截了當的告訴天下人,誰要是反對改革首先就是對皇帝不忠,其次是對孔子的思想不孝,既然不忠不孝就別怪律法無情!雖然從曆史上看,過分抬高儒家導致其禍國殃民的應該是漢武帝,但畢竟讓讀書人身份顯赫的無以複加的正是沒什麼文化的朱元璋,希望靠八股文把文官變成書呆子的也是這位皇帝,所以他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毀了自己開創的大明王朝,也算是曆史對他最大的嘲諷。可要命的是問鼎中原的滿清恰恰不懂的如何蓋房子,也隻能在明朝的廢墟上粉飾一遍,這才讓中國沒有了翻身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