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比做文章難,做文章,可以細細推敲,再三修正,讀文章,可以細細品味,用心研究。說話就不能這樣了,因為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啊!所以與人說話,應該特別留神。你要說的話,最好事先打好腹稿,列出綱要,免得臨時遺漏;說話開頭,先要定一定神,態度從容,雙眼注視對方,表現出誠懇的神情,並隨時注意他是否讚成你的意見,還是表現得不以為然,根據對方的神情隨時調整你的說法,如果發覺他露出不願意多聽的神情,你就該設法結束話題。如果他有疑問,你就該多做解釋,如果他樂於接受你的見解,你就該單刀直入,不要再繞圈子,如果發覺他要插口的樣子,你就該請他發表意見,他的答話,你要特別注意,特別留神。

同樣一個“喔”字,有不同的表示。“喔。”是表示知道了;“喔!”則是表示驚奇;“喔?”是表示疑問。如果他說“好的,就這樣吧!”這是完全接受;“好的,以後再談吧!”這表示不肯接受;“好的,等我研究研究。”這是原則上可以同意,辦法還須討論;如果他說:“好的,你聽我的回音。”這是肯幫忙的表示;“好的,我替你留意。”這是沒有把握的表示:“好的,我替你設法”這是肯負幾分責任的表示,你能夠細細體會,便知道此次說話是否成功了,老於世故的人,往往不肯作露骨的表示,很容易使你誤解他的意思。

你對人回答,也要有個分寸,認為對的,就回答他一聲“很好”。你認為不對的,就回答他:“這個問題很難說。”自認為可以辦到的就回答他:“我去試試,但成功與否不敢肯定。”自認為辦不到的回答他:“這件事太困難了,恐怕沒多大的希望。”總之,不要說得太肯定,太肯定的回答,最易造成不愉快的後果。一切回答,必須留些回旋的餘地,萬一臨時不能決定,你可以回答:“待我考慮後,再答複你吧!”或者說:“待我與某某商量後,由某某答複吧!”前者是接受與不接受各占一半,後者多數是婉言拒絕。如果對方嘮叨不停,你不願意再聽下去,也有幾個方法可以應付,你可以講些其他無關緊要的話,轉移目標,也可以說:“好的,今天就談到這裏為止。”然後立起身來,說聲“對不起,再見!再見。”他自然會中止談話,離開你那裏。

對方若是一個喜歡刺探你的意思的人,往往會迂回曲折,中間插入一句主要的話,希望你暴露真情,你如果不願意告訴他,應該特別留神那句主要的話,設法避過,或者故意當作沒有聽見,或者含糊其辭,或者說“不便奉告”,來阻擋他不斷的進攻。此外還要注意宿醉未醒,不要見客;盛怒之後,不要見客。醉的容易說錯話,泄漏秘密;怒後容易遷怒來客,無端得罪人。人與人之間好感難得,惡感易成,所以與人對話,必須謹慎。當然知已相聚,上下古今,東西南北,與之所至,無所不談,不必有所拘束,但是謔浪之談,也以不虐為度,否則一言失誤,感情便會產生裂痕。

32、“庸人之謹”也是口才——懂忌

語無禁忌那不叫口才,那隻是純粹的胡語八道。

在現時下,一般老於世故的人,對人總是唯唯諾諾,可以不開口的,就情願學金人之三緘其口,實行其“庸人之謹”。比方他的隱私唯恐人知,你說話時偏在無意中說著他的隱私,基於言者無心,聽者有意的道理,他會認為你是有意揭破他的隱私,恨你入骨。這是說話的第一忌。

他做的事,別有用心,他對自己的用心,極力掩飾不讓人知,如果被你知道了,必然對你非常不利。你如與他向來熟悉,對他的用心知之甚深,他雖不能斷定你一定明白,然而終究會對你感到十分疑惑與妒忌。你處於這種困難境地,絕不可對他表明絕不泄密,那你將如何自處呢?你唯一的辦法,隻有假裝耳聾,若無其事,而這就是說話的第二忌。

他有陰謀詭計,你卻參與其事,代為決策,幫他執行,從樂觀方麵說,你是他的心腹,從悲觀方麵說,你是他的心腹之患。你雖謹慎地保守秘密,從來不提及這件事,不料另外有智者猜中此事,對外宣告,那麼你無法逃掉泄露的嫌疑。你隻有經常接近他,表示自己絕無二心,同時設法偵察泄露這個秘密的人。這是說話的第三忌。

萬一對方對你尚無深刻的認識,沒有十分信任,你卻極力討好他,對他說極深切的話,假使他采用你的話,然而試行的結果並不好,一定疑心你有意捉弄他,使他上當。即使試行結果很好,他對你也未必會增加好感,認為你隻是偶然看到,實行又不是你的力量,怎可以算你的功勞,所以你這個時候還是不說話為好。這是說話的第四忌。

他犯有錯誤被你知道,你便不惜聲援正義,直言進諫。他本來就已覺得愧疚,唯恐旁人知情,你去揭破,他自然更覺慚愧,由慚愧而忿恨,由忿恨進而與你發生衝突,你不是憑空多了一個冤家?所以,即使告之,也應以婉轉為宜,這是說話的第五忌。

在說話的過程中,一定要盡量避免上述的種種禁忌。誠然,在生活的過程中,人們經常會不自覺犯這樣或那樣的錯誤,有些錯誤沒關係,因為那是你自己的事;有些錯誤卻會對別人造成影響,甚至是傷害,這就是禁忌,所以我們一定要盡量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