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應付“偏題”。
討論會、新聞發布會以及其他一些會議,常出現偏離中心的現象。如新聞發布會上,有些記者的提問離題太遠,超越了中心議題等。遇到這種情況,主持人應正確把握會議主題,靈活機智,把不利局麵扭轉過來。這時,應善於提醒記者和與會者,明確會議的主題和中心。但話語要得體,不能傷害對方的自尊心。另外,也要把握好整個會議的時間,見好就收,以防再次出現“偏題”現象。
120、展覽會解說技巧
明晰的解說能使觀看者產生興趣以達到宣傳的目的。
展覽會是一種通過實物、文字、圖表等來展覽成果、風貌、特征的社交活動。在這項活動中,解說者起著關鍵性的作用。由於展覽會的解說不僅要有宣傳性、鼓動性,還要有趣味性,使聽眾產生興趣,獲得知識,因而解說者同樣應該掌握說話的技巧。具體說來,要求解說者的解說必須明晰、概要,語氣親切柔和。
(1)明晰。解說其實就是口頭說明,因此,應當以明晰為第一原則。明晰即清楚明白,也就是說在解說過程中,解說者要把解說對象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告訴觀眾或聽眾,讓人聽起來不費力。為此,要力求做到以下三點:
解說方法恰當。
作為企業產品的解說,多采用分項說明、數字說明和圖表說明的方法。分項說明指對比較複雜的事物按一定的標準逐條進行說明。如說明某種產品的特點,就要根據這種產品的不同構造一項一項加以說明。數字說明是運用數字的特點,使說明具體化。圖表說明則借助插圖、照片和表格來說明事物,解說過程中,就要依據這些圖表進行解釋說明,並作必要的補充。
解說有序。
即根據事物需要說明的順序,有條理地說出來。比如對產品使用注意事項的說明,就要用“先是……”,“再是……”,“最後……”等順序一項一項說明清楚。這樣條理才清晰,程序才得當,也才能使觀眾和聽眾易於理解。
盡量做到口語化。
平易樸實,簡明準確的語言才易於為聽眾所接受,聽起來才明白、易懂。
(2)概要。展覽解說有時需要詳細說明,但更多情況下是抓住事物的主要特點和主要情況,進行簡明扼要的交代和簡要概括的說明。如介紹某種產品,隻需概括地說明該產品的曆史、性能、特點以及獲得的榮譽即可。這是因為解說受時間限製,解說時間短,涉及麵又廣,不可能麵麵俱到,所以要求簡明扼要,清楚明白。
(3)親切。語氣親切柔和,語調不緊不慢,是解說的基本特點和要求。解說切忌生硬背稿,照本宣科。盡管解說詞大多已事先準備好,但生搬硬套總讓人難以接受。而娓娓道來,如敘故事,如數家珍,則讓人備感親切。因此,要吸引聽眾和觀眾,就需在語調、語氣上多下功夫,這樣,才能真正達到解說的目的。
121、典禮儀式中的致辭技巧
在典禮儀式中,致辭是必不可少的一環。如果辭說得好,既可以活躍氣氛,又可以增進友誼。
典禮儀式包括節日慶典,開工、峻工典禮,發獎、授勳儀式,開幕式,簽字儀式等。
在典禮儀式中,主賓之間一般都要致辭。在致辭中,可以看出致辭者的是否懂得說話的技巧。
典禮儀式中比較常用的致辭有以下幾種:
(1)迎送致辭。
包括歡迎辭和歡送辭。歡迎辭是指代表組織或企業在宴會、酒會、茶話會上向客人表示歡迎和日後團結共事的願望。一般分為三個部分:開頭表示對來賓的歡迎,中間對過去交情的回顧,最後表達今後進一步合作的願望以及前景的展現,當然依內容的不同而有所側重。例如:
中美建交時,周總理在人民大會堂宴會廳設宴招待尼克鬆總統所致的歡迎辭便由三個部分組成:首先表示對尼克鬆總統和夫人的歡迎;其次,揭示了歡迎的理由和根據:“由於大家都知道的原因,兩國人民之間的來往中斷了20多年。現在,經過中美雙方的共同努力,友好往來的大門終於打開了。”中美建交,“這在中美兩國關係史上是一個創舉”。說明這種歡迎不是客套話,是有實質性內容的,是真誠的,從而使開頭的口頭歡迎變得實在而有分量。第三部分便是結束語,表明自己的願望及良好祝願:希望“通過雙方坦率地交換意見,弄清楚彼此之間的分歧,努力尋找共同點,使我們兩國的關係能夠有一個新的開始。”這篇歡迎辭因內容的針對性強和合理的結構、得體的措辭而成為歡迎辭的典範。
歡迎辭中間部分內容可視具體情況靈活變動。如歡迎來本單位工作的致辭,除表示對他們的歡迎和客觀評價他們的特長外,還可以簡單介紹本單位的情況,希望來者在新天地裏施展才幹,做出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