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使用的“關注”一詞隻是表明中國政府知道了這件事,並沒有表達自己支持哪方、反對哪方的觀點,因而使自己在調解衝突中占有主動權。
避而不答。即采用巧妙方式,拒絕或回避回答對方的提問。例如:
王光英受命赴香港創辦光大實業公司。當時,一位香港記者向他提出一個很棘手的問題:“這次來香港辦公司您帶來多少錢?”看來,回答這個問題肯定或否定都不妥,錢的數字說多了說少了都會給人鑽空子。王光英見問話的是位女記者,急中生智,說道:“對女士不能問歲數,對男士不能問錢數。小姐,你說對嗎?”一句妙答,既使自己避免了尷尬,也不至於使對方難堪。
類比回答。即通過類比或比喻的方法答問。例如:
在某公司舉行的一次記者招待會上,一位記者問:“聽說你們公司負債累累,借了2000萬港元?”該公司的總裁聽後哈哈大笑,回答記者說:“我的一位競爭對手說我已借了4000萬港元,不久我的公司就會倒閉。你聽到了嗎?”在這裏,總裁不就事論事,而是用一位競爭對手的明顯是不懷好意的話作為類比,含蓄地暗示了記者所聽說的不過是無稽之談,從而否定了記者提出的問題。用這種類比或比喻的方式作肯定或否定的回答,更形象生動,也更具說服力。
119、活動主持人的說話技巧
避免冷場活躍氣氛是活動主持人的一大殺手鐧。
在日常交往中,各種會議、宴會、典禮、儀式等都需要有人主持、有人組織,主持人的作用非同小可。他們不但要負責整個活動的編排,而且要起到上串下接,穿針引線,溝通聽眾、觀眾的作用,這就要求他們必須懂得說話的技巧。那麼,如何做到這一點呢?應注意三點:
(1)不死板,不程式化
所謂不死板,不程式化,就是說主持人在主持每一次活動的時候,都應注意研究本次活動的內容及參與者的特點,因人因事的不同來組織語言。如主持青年人的活動,語言應當深入淺出明快,充滿朝氣,哲理性強,寓意深刻;主持老年人的活動,則要求適合老年人的特點,姿態大方穩重,語氣溫和親切,語言莊重質樸;主持文藝節目,應當熱烈、歡快;主持會議應該嚴肅、莊重等等。
不程式化還體現在開場白不能死板、機械、千篇一律。比如:“現在開會,請××同誌講話。”“舞會(宴會、晚會)現在開始。”這就落入俗套了。開場白要因境製宜,作靈活的設計。如設計會議開場白,就要自問三條:能安定聽眾情緒,形成專心聽講的氣氛嗎?能恰當地介紹發言的內容、發言人的身份進而吸引聽眾嗎?形式新穎、不落俗套嗎?符合這三條,開場白的效果肯定是好的,而良好的開場往往是一次活動成功的起點。
一場活動結束後,結束語也應避免俗套。大多數情況下,主持人會說:“××同誌的講話很重要,要認真領會好好學習。”或“感謝××同誌百忙之中光臨我廠(我單位)。”等。這類枯燥的套話、客氣話已成為令人厭煩的、毫無真情實感、缺乏新意的陳詞濫調。作為一名好主持人,不應按這樣的程式語言來主持活動,而應有自己的特色。
(2)巧於連接
主持一場活動,主持人起得正是一個牽線搭橋的作用,把整個活動連綴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主持人用連接語不外乎承上啟下:肯定前麵的,畫龍點睛;呼應後麵的,渲染蓄勢。運用連接語連接時,方法多樣,可以順帶,可以反推,可以借言,可以直說,也可以設疑和答問。總之,不要拘泥於一種方法,一種模式,呆板地“下一個節目是——”,“下一位講話的是……”而應以別開生麵、恰到好處為原則。
同時,會議主持人要善於引導與會者積極發言。引導的方法很多,可采用點將法、激將法或提問法等。適時、適度地提問,可以調動與會者的答疑興趣。不論采用什麼方法,主持人都應積極主動地使會議順利進行,而不致於出現冷場的局麵。
(3)應變有術
主持一場活動,難免會遇到麻煩或變故,對此,主持人應設法加以應付。這裏介紹幾種方法:
如何應付“冷場”。
在某些場合,如會議,主持人常常會碰到“冷場”現象。“冷場”形成的原因多種多樣,或是與會者對會議主題內容不熟悉,或因為沒有充分的心理準備,或有人生性膽怯,不習慣公眾場合的發言或表演。此時,主持人要注意分析“冷場”的原因,采取相應措施打破僵局。除了運用前麵所講的點將、激將、提問的方法外,主持人還可以自己做示範,自己帶頭先講,以啟發他人,拋磚引玉。另外,反複重複強調會議的主題、意義,消除聽眾的各種顧慮,也是激發勇氣,掃除障礙,打破僵局的好辦法。
如何應付“變故”。
在活動主持過程中,最能體現主持人機智靈活的是處理各種各樣的變故。如在某次企業內部的聯誼晚會上,發生了一次小小的變故,因主持人的巧妙應付,才避免了尷尬的局麵。當時,主持人在報節目時,產生了小小的疏漏,他把妻子的名字說成是丈夫的,而把丈夫的名字說成是妻子的,引起台下哄堂大笑。但主持人並沒有隻說一句“對不起”就敷衍了事,而是加進了一句:“我之所以講錯,是因為這兩個名字經常出現在一起,這對夫妻太恩愛了,我們願所有的家庭,所有的夫妻都能像他們那樣,恩恩愛愛,美滿和睦。”主持人的機智贏得了台下觀眾熱烈的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