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看下麵的例子:
丈夫有很多優點,但有一個特別大的毛病,那就是懶。讓他幹點兒活的時候,他總是滿臉痛苦的樣子。
有一天,妻子實在對此忍無可忍了,於是開始質問丈夫:“你到底是懶,還是毛病?如果是懶,從今天起必須分擔一部分家務;如果有病,我寧願侍候你一輩子!”
丈夫笑嘻嘻地回答了兩個字:“懶病。”
丈夫不願幹家務,引得妻子滿腹牢騷,終於決心給他一次“最後抉擇”的考驗。看上去兩人之間劍拔弩張,非大鬧一場不可了,但丈夫卻靈機一動,巧妙地化解了一場口舌之爭。
丈夫斷章取義,從妻子所提出的前後兩條“建議”中分別抽出了兩個字:“懶”和“病”,使其意義與原來截然不同了。
按常規處理辦法,麵對妻子二者必居其一的要求,許多人為了挽回“一家之長”的“麵子”,一定要跟妻子爭個上下輸贏來。但這是一種最不可取的做法,常言說得好,“家不是講理的地方”,的確,在家庭中應該講愛,講夫妻之間的體貼和關心。另外一些稍微明智一些的人立即會察言觀色,作出妥協,以換得夫妻感情上的融洽。
但最上策則莫過於上麵提到的那位丈夫了,“懶病”二字道出一種令人無可奈何的精明,讓火冒三丈的妻子一下子火氣全無了,這樣不是更進一步增強了夫妻之間的友好和默契嗎?
上麵這位朋友的丈夫采用的就是典型的字詞拆合的語言技巧。在應用中,拆未必一定要和合聯係在一起進行,“一步到位”的簡單的拆離同樣可以起到妙趣橫生的效果。
小李是個談判高手,許多人在談判的過程中都被他駁斥的啞口無言,以至於他的那些手下敗將常常在背後惡間攻擊說:“跟小李談判,簡直就像是在對牛彈琴!”小李聽聞此言後並未生氣,隻是平靜地說:“對,牛彈琴!”其實這個成語的折合是周總理最先用的,小李巧妙地引用,即駁斥了對方,也為自己博回了麵子。
字詞拆合的運用是對一個人應變能力、文化素質等綜合因素的一種考驗,因而具有較高的難度。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隻要我們能不斷地從生活和書籍的海洋裏汲取知識,就一定會在看似平淡無奇的一字一詞中發掘出智慧的光芒。
149、簡話繁說:廢話多了也有用
繁而不亂,繁而不空,別嫌廢話太多,尤其是在某些情境當中。
簡話繁說就是把本可以簡明扼要的方式表達清楚的意思改用繁雜冗長的說話方式表達,一簡一繁之際,鮮明的反差因而形成,這樣也就符合說話的一般原理了。由此可見簡話繁說不僅僅是一種談話方式,它同時也是一種常用的語言技巧呢? 簡話繁說並非毫無目的的故作高深,勞人口舌。首先,簡話繁說可能是由於說話者對於某一難以啟齒的問題采取巧妙迂回、轉彎抹角的辦法予以解答,以避免自己難堪;第二種可能就是想針對某一事物表達自己的真實看法,但又考慮到對方難以直接接受,遂以繁雜的論述表達同樣的意思,借以緩和語氣。
簡話繁說的特點在於聲色不露地掩飾說話內容的本來麵目,待論述的“竹筍”一層層剝開以後,聽話的一方才恍然大悟:原來是這麼回事。
說話者用簡話繁說可以巧妙地為自己解除尷尬。
有一位朋友非常喜歡下棋,但由於棋術不高,屢屢敗北。
有一天不幸又連輸三局,心中不快,恰遇他一同事。
“成績怎樣?”同事有心拿他取笑。
“這……”朋友一時頓住,隨口答道:“第一局他沒輸;第二局我沒贏;第三局我想和,他不肯。還好,還好!”
其實這位朋友說了一大堆,隻有一個意思,那就是:三局全輸了。但是他不是直言相告,但也沒有矢口否認事實,而是運用了簡話繁說的說話方式。這樣就委婉風趣地回答了對方,從而使自己擺脫了被人嘲笑的僵局。一句話分為三句話,卻不顯得累贅,妙語如珠,可謂臨難巧辯的一個絕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