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章 韓秀才(2 / 2)

韓成光點點頭,道:“慶光這人很聰明,學醫比旁人要容易的多,到海外效力幾年,回來後位份不會差,定然比以前要強的多。”

韓妻道:“今年咱家的土地收成比往年好太多了,我請人估算過,一畝怕是能收四石左右,有的地收成好的,怕能收六石。”

“好,好,很不錯。”韓成光喜道,“我隨農業局北上籌劃開荒的事情,生怕家裏的田顧不上,之前我不在,你們做的當真不錯。”

韓妻笑道:“都是農業局教的法子,也沒有太多花巧,收成就翻了一倍還多。”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

糧食一直是廣記重中之重,農業局的人不是請來的農學大家,就是經驗豐富的老農,為了提高畝產,農業局的人經常會種試驗田反複試驗,成功後在傳授給其他人,包括玉米,番薯一類耐旱的農作物。

韓妻十分歡喜的道:“咱家三百多畝旱田,一百畝水田,算算能收近兩千石麥子,今年糧價漲的厲害,聽說大同府的麥子已經六錢銀子一石,廣記的收糧價還是四錢五一石,咱們可以把糧食弄大同去賣,廣記的大車往大同便宜的很,來回要不了多少車資費用。”

“鼠目寸光。”韓成光道,“往年大同四錢一石,廣記還是四錢五,親自上門來收還不要咱們操心費力。這幾年糧價委實漲的不像樣子,現在是春荒時節,糧價還要漲,很可能會漲到一兩一石,甚至更高。去年到現在陝北那邊受災極重,咱們這一帶還好是因為有廣記在,大同往偏關那邊,餓殍遍地,這個時候咱們不說幫多大忙,為了多賺不到三百兩的銀子,得罪了廣記收糧的幾個掌櫃,你叫我日後怎麼見人?況且,廣記的規矩你又不是不知道,你一次不叫他們收,日後就再也不上門了,送去他們也不收,你還能年年去大同府賣?”

韓妻原本也是隨口一說,她反倒對另外的話有興趣,當下雙手合十,道:“怪不得近來不少從西邊過來逃荒的人,上次我回娘家遇到不少,離這邊已經不足百裏了。”

韓成光道:“應該是聽說了咱們這裏還算富裕,聞訊而來的。”

前年晉南幾府因為地震等原因,有過大批災民到王家莊附近。

現在廣記工場區的主力和靈丘的大量礦工都是當初從流民中挑選出來的,也有一些流民選擇了當兵,不過數量並不多。

到目前為止,流民回家鄉的並不多,大多數都選擇留了下來。

天啟二年到三年又是大災之年。

大同到新平堡,再南到靈丘和廣靈一帶,由於廣記的存在,百姓多半富足,糧價方麵,廣記一直在平抑糧價,使得糧價相對保持的較為平穩。

王家莊為核心的四周二百裏內,糧價都在五錢五到六錢一石,大同稍高一些,也就六錢五到七錢。

除開這些地方,光是偏關一帶就已經是八錢以上,寧武一帶已經接近一兩,陝北早就超過一兩,已經往一兩五上靠去。

(免費:解釋一下,前文有誤,種地的秀才是韓成光。喜歡雜學,眷寫過偽奏折的是韓慶光,去皮島的醫官也是韓慶光。韓成光是堂兄,他是去了草原……小冷先給大家道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