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通無阻即興發揮秀(2)(1 / 3)

問:北京當局對台北的“彈性外交”一直抱著非常疑慮的態度。如果台北當局願意與北京當局進行交換,台北當局願意放棄“彈性外交”,同時北京當局能夠在國際上對台北減少壓力,從而讓台灣在國際上有個生存空間,北京當局對這個問題持什麼態度?如果同意這種做法有什麼條件?如果不同意,原因是什麼?

答:我們反對“彈性外交”的原因,是台灣當局想通過“彈性外交”來破壞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已建立外交關係的國家和國家之間的關係。這樣做,也是違背台灣當局堅持聲稱的隻有一個中國的立場。所以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是涉及到祖國統一大業的一個原則問題。

錢其琛外長在回答美國《新聞周刊》記者時有過這樣一段問答。

問:您是否具體談一下,所謂的敵對勢力是指什麼人?

答:所謂敵對勢力就是說,因為不喜歡就采取政治上的壓製、經濟上的製裁等辦法,要讓你屈服,讓你改變政策,要幹涉你的內政。如果這樣做當然是一種敵對勢力。

在這裏,情況又不一樣,記者問的是“敵對勢力是指哪些人家。”如果錢外長回答“不便奉告”,也顯得太稀鬆平常了,可能會使別人對你的能力表示懷疑以至於輕視,甚至成為國際外交界的笑柄。錢外長的回答,沒有具體指出是哪一個國家,雖然哪一國都明白,但哪一國都會裝聾作啞,也不會使哪一國難堪。

在外交場合,使用什麼言辭,是莊重、典雅、正式、規範?還是幽默、風趣、機智、隨和?均要取決於場合和工作需要,目的隻有一個,是為了開展良好的外交。

記住別人的名字

美國總統羅斯福曾說過:記住別人的名字,使別人覺得重要。

記住別人的姓名,不需要特別的才能,但它所顯示的魅力卻非同尋常,可以讓人一見傾心。反過來也一樣,我們自己的姓名,對我們來說也很重要,別人能記住我們的姓名並把它叫出來,說明別人把我們放在心中;記不住,叫不出,說明根本不在乎我們。我們不可能支持一個不重視我們的人,更不會喜歡這樣的人。無論是大人物還是如同你我一樣的普通人,都不願意自己的姓名被人忘了或叫錯了。

《人性的弱點》一書的作者戴爾·卡耐基說:“我們應該注意每一個名字裏所能包含的奇跡,並且要了解名字是完全屬於我們交往的這個人,沒有人能夠取代。名字能使人出眾,它能使他在許多人中顯得獨立。我們所做的要求和我們所要傳遞的信息,隻要我們由名字這裏著手,就會顯得特別重要……在我們與別人交往時,名字會顯示它神奇的作用。”

1971年9月,基辛格為尼克鬆總統訪華一事而前來談判。當時中美關係冷凍了二十幾年,剛開始有微妙變化。美國代表很關注周總理接待他們的態度,而當周總理出現在他們麵前時,這些代表們不免有些緊張。周總理會意地笑了,伸手與基辛格握手,並友好地說:“這是中美兩國高級官員二十幾年來第一次握手。”

基辛格一一將自己的隨員介紹給周總理。

“約翰·霍爾德裏奇。”

周總理握著約翰·霍爾德裏奇的手,說:“我知道,你會講北京話,還會講廣東話。廣東話我都講不好,你在香港學的吧?”“理查德·斯邁澤。”周總理握著斯邁澤的手說:“我讀過你在《外交季刊》上發表的關於日本的論文,希望你也寫一篇關於中國的。”

“溫斯頓·洛德。”洛德他自報姓名。

周總理握著洛德的手說:“小夥子,好年輕。我們該是半個親戚。我知道你的妻子是個中國人,在寫小說。我願意讀到她的書,歡迎她回來訪問。”

周總理的這番精彩的言談為以後的交談營造了良好的氣氛,消除了美方代表團的緊張不安的心理,為中美關係正常化開了一個好頭。這也顯示了周總理作為外交家的風度、魅力和口才。

記住別人的姓名,就是對別人感興趣的開始。能夠在特定的場合叫出別人的姓名產會給他一種重要人物的感覺,因此會使你在各種場合都受到歡迎。記住別人的姓名,是政治家、外交家、企業家;公關人員的應具備的一項才能。我們可以設想一下,在某一重要場合,當你與業務上的關係人重逢時,兩人伸手相握,對方直接親熱地喊你的姓名,而你卻不記得了,隻能禮貌地問:“請問你貴姓?”肯定不會太妙。

路易·波拿巴,這位法國皇帝,拿破侖的侄兒曾不無得意地說過,他即使日理萬機,也仍然能夠記得住每一個他所認識的人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