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洞橋靜靜地等著這個逐漸放開的後輩吃完最後一個雞翅膀,才且斟且飲繼續說道:“你可記得兩三年前有一隊遭遇獸災的中原商旅落難到荒原之中?你莫不是以為當真有商旅敢不知死活地深入大漠?其實那隊商人都是大內禁軍與監察司隱司中人喬裝打扮的,你父親境界已經臻至巔峰,大隋一行人的身份並未瞞過你父親,但你父親並未出手將那一行人留下,而是進行一場極其隱秘的交談,這才有了你孤身入隋的事,這一點你莫怪你父親,蠻族境遇確實已經到生死存亡的關頭。”
慕驚年愣愣地盯著眼前老人,心裏說不上是悲哀還是委屈,隻是有種濃濃的失落。
“你父親付出了極大的代價以及承諾,讓你在大隋能夠安然無恙,這件事我與陛下都在盡力履行當年談判的約定,否則你以為為何我與陛下會力排眾議將你留在大隋,又將青蘿司留於你,這一切都是你那位人間幾近無敵的父親為你留下的。”陶洞橋平淡地敘述當年往事,仿佛一個老農在與後輩聊些當年舊人故事。
慕驚年心中波濤萬丈,那時離開蠻族時慕驚年也曾對父親無情的決定有些恨意與委屈,如今回頭看,一邊是數十萬族人的生死,一邊是至親骨肉,父親能夠做到如此地步,已然竭盡所能。
“蠻王答應陛下蠻族可以在北胡背後成為大隋最犀利的隱秘棋子,也答應若是真到了某天大隋無能為力的危急關頭,他可率蠻族遺老不顧一切地刺殺北胡軍方將領與那位年輕雄主,甚至答應他可以死在北胡,蠻族千年底蘊也可以盡為大隋所用,隻是你與數萬蠻族青壯將會進入大隋,願陛下能夠答應。陛下也確實答應了,禦書房那塊寫著山河日月的大匾背後便放著當年陛下密旨,九龍圍海的天命之璽也早已蓋下,你那位武夫極致的父親已經為你做到了所有能做的,故而如今在大隋你得到的一切都是你父親下的豪賭,至於這盤棋的勝負隻有老天爺知道了。”
慕驚年終於忍不住心中洶湧澎湃的情緒,撲倒跪倒在地,這些時日的思鄉,埋怨,怨恨,在淚水中肆意抒發,慕驚年長大嘴巴痛哭,卻沒有發出一絲聲音。
陶洞橋隻是輕輕撫摸膝蓋上的老舊狐裘,一口一口地砸著陳釀,悲歡離合生死離別,老人這輩子已經見過太多,大江東去浪淘沙,多事風流皆逝去,盡在這一壺酒中,道不完的王侯霸業,寫不盡得兒女情長,世人又能如何?
許久過後,慕驚年麵無表情地單膝跪在陶洞橋身前恭聲道:“提司大人請吩咐。”
陶洞橋盯著這個似乎在一瞬間成長的少年,緩聲道:“十天後未央宴上北胡與東越同樣會派使節觀禮,到那時你的身份也會天下盡知,你放開手去做,最好讓天下為之側目,同樣針對你的刺殺也絕不會停歇,你要做的就是活下來。”
活下來,慕驚年咧嘴無聲獰笑,然後重重抱拳,轉身離開小院。
陶洞橋撥弄著隻剩餘燼的爐火,喃喃道:“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無求…”
…
京郊祁山上有一座天下聞名的學術聖地,與大隋的監察司,琅琊觀,並稱“人間鼎足”,監察司以鐵血陰狠著稱於世,琅琊古觀以肩扛浩然天道為人稱道,而這座天樞十三院則以教化,博大而為世人知。
祁山相較於大隋其他名勝山川並不顯眼,一百餘年前當世聖人孔夫子提出“君子之習”“教義無別”“有教無類”等石破天驚的說法後悄然出生,孔聖人一生周遊列國遊說各國,將不爭、大同天下等在當世大逆不道之說,遭到各國君主的婉拒,年至七十終於在這座勝在悠遠,溪澗叮咚的祁山中結茅而居,收弟子一十三人,傳習聖人經典,為天下開太平,為往聖繼絕學。
孔聖人一生窮困潦倒,鬱鬱而終,而那十三位弟子卻秉承先師遺誌,在祁山上開設私塾,啟蒙孩童,聖人恢弘不可及的夙願,諸位弟子隻能勉強做到第一條,有時候這些大能甚至要擔心米缸是否見底,衣衫如此破舊是否於理不合,傾盆大雨時還要擔心茅屋內那些珍貴至極的聖人經典該如何存放…
不想過去五十年之後,十三位聖人相繼離世,可他們的弟子卻在大隋以蟒吞天,揮滅八國的過程中立下不世之功,將當時對文人鄙夷如豬狗的世道狠狠地扇了個耳光。
滅南唐定鼎一站中,姓劉的讀書人首創“十人弩”,其高八尺,寬兩章,機械複雜玄妙,弩弦足有成人臂膀粗細,至於所用弩箭更是誇張到“寬八寸”的地步,十名軍士以絞機拉弦射出,如“彗星掃月”“天兵臨世”“人間奔雷”…攻破南唐國都一役,千餘架巨弩呼嘯不斷,久攻不下的南唐建安城隻一夜,城門支離破碎,竟不複存在,三日過後,南唐後主頸係白綾,手捧玉璽,跪迎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