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崇道亦不抑佛,道觀寺廟遍布大隋疆域,僅僅在朝廷籍冊在案的道觀便有五千餘,寺廟四千餘,其中道教執牛耳者當屬琅琊觀無疑,僧佛寺廟則要以西域珈藍寺為尊,而大隋境內香火最盛的寺廟當屬白馬寺,白馬寺主持更是被當今皇帝冊封為當世佛頭,授二品虛銜敬安聖僧,白馬寺長年以來香火不絕,近年來更加往通西域,不少西域苦行僧在大隋境內傳授佛法,講授經義,為其增添光輝不少。
而琅琊觀則要神秘許多,觀主素日裏神龍見首不見尾,上山香客無一有幸能得見真容,加之山上道士多隱居深山修行,在主觀迎接香客的道士不多,山路又極難攀登,香客便少了不少。但自從劍仙之徒李太清在琅琊山巔破鏡,道子寧長生破口大罵伊始,江湖上無一不對這道家聖地心生向往,山上更有諸多江湖武夫前來討教功夫,可惜琅琊觀道士一概置之不理。隨著逐日香客日盛,倒是山上的道士經常要下山救助那些被困於蜿蜒山道的香客,煩不勝煩,耽誤了功課,惱了清淨心,卻也沒有過多怨言。
一名身穿樸素青衣的年青道士,背著一個小藥簍子,扛著一把小鋤頭,哼著不知道從哪個香客那裏學來的浪詞小曲,一邊小聲哼著,一邊一雙清亮眼眸賊溜溜在草地中尋找著什麼,不時揮動小鋤頭小心翼翼地挖下一株草藥,放在鼻子旁仔細嗅嗅,輕手輕腳地放在小藥簍子裏,然後心滿意得地往前再度往前走去。一邊走一邊小聲得意自語道:“小道士我尋得這方寶地,那是背靠湖心瀑,南望鹽亭山,山水相望,山川水氣相加,向陽而生,那可是一等一的寶地,算算那株應龍根也該有三尺長了,真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回觀裏又能移植一株天材地寶,無量天尊,無量天尊…”
那年輕道士滿心歡喜地穿越一片深林後,看見一片狼藉,頓時站定原地呆若木雞,原本還算清秀的臉上湧上一股不正常的潮紅,丟下小鋤頭暴跳如雷,“天殺的混蛋啊,誰毀了我的藥園子!哪個王八蛋!啊..啊…我的應龍根!”小道士連滾帶爬地衝向一株灰褐色殘破樹根,雙手小心翼翼捧著那樹根,不由得哀嚎,“小道士我受了一年八個月都沒舍得采的應龍根啊,足足有九十餘年藥齡,就這麼毀了呀…就這麼毀了啊…”那道士扭頭再看周圍,氣得頭頂生出一片氤氳來,所謂一佛升天二佛出竅,不過如此…
“白鹿葉,千黃枝…黃狗豉…天殺的混蛋!倒是給我留點兒啊…”一邊哭嚎著,年青道士無力蹲在地上,雙目無神,半刻鍾後才緩過神來,眼眸恢複清明,撿起留在地上的兩支鐵箭,掂量掂量,憤憤道:“在此清淨寶地打打殺殺,真真是…”這時道士才聞見些許血腥味,緩步往密林深處走去,看見一頭五彩斑斕的吊睛猛虎正半蹲在地上嗅著一具“死屍”,道士眉頭一皺,輕聲喝道:“小花,不得無禮。”尋常百姓若是見此必定嗤之以鼻,你算哪根蔥,這半瘦不胖的年輕道士給這個大蟲塞牙縫都嫌少,這還不快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