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線設伏軍隊中,抄底紮口袋的遲峰所部已經和趕來的河羅主力騎兵接上陣了。遲峰率領的三萬北軍將士已經是北方軍精銳了,可即便是華軍的步騎兵精銳,由於近十幾年來華朝對外政策的調整,很多將士雖然精幹強壯,弓馬騎射在各項考校當中屬於上乘,可是自從被兩淮新兵營直接分配進了軍營以後,還從來沒有打過大仗,更不可能和河羅人的主力騎兵過招。
這些年輕的將士剛才見其他兩支華軍圍剿河羅人時,還在抱怨自己沒能撈到仗打,功勞都被兩翼的友軍給搶了去,現在自己麵前陡然出現河羅人的主力精騎,一時間都慌了手腳,擔當外圍阻敵任務的弓箭手,有一些被眼前萬馬奔騰,蹄揚塵飛的場景嚇得連弓都握不穩。遲峰見狀,略一思索:與其讓河羅的騎兵掌握這段衝刺距離,衝垮自己的整個陣形,不如自己先發製人,出其不意,把戰線往前推,既然自己這邊的陣線要亂了,不如也打亂河羅人的陣腳和部署,或許能收到奇效。於是,他當機立斷,勒轉馬頭,躍出中軍的護衛中,縱馬到全軍的中央,拔出佩劍,倉促間隻能對全軍簡單喊話:
“將士們,功名富貴,在此一戰!擋住賊寇,擒殺河羅可汗!”
農家貧民子弟出身的他,深切知道這些當兵的苦楚,若不是活不下去,若不是想立功名,誰又會白白把自己交到軍營裏來摸爬滾打呢,在這個生死危急時刻,平常說的那些忠君愛國的道理,既來不及說,也說不出口,他隻能實話實說,希望以此激勵那些真正有決心改變自己命運的人,哪怕就是十分之一,那也有三千精壯漢子。
隨後,遲峰一馬當先,命令弓箭陣撤開一條口子,他帶著自己的護衛兵馬衝在最前頭,大聲呼喊,激勵了全軍的士氣,穩住了陣腳,有許多兵士熱血上湧,跟著他拍馬衝鋒。
遲峰一邊率中軍突出,主動迎戰殺敵,一邊指揮自己的北軍護住左右兩翼,並且派出斥候,分別向葛昀、林允貞、仲平三處都做通報,要求迅速解決圍剿戰,立即撤出戰場。
對麵的河羅騎兵陣中,此時借著火光,突然出現了可汗的汗旗,而且一下子冒出來十多麵汗旗。
許多衝鋒的華軍將士一看這個場麵,明白自己是中計了,根本沒有什麼“生擒可汗”,反倒是自己中了埋伏!
遲峰明白敵軍用意,直在心裏暗叫河羅人歹毒!對麵的河羅兵把十幾麵可汗的汗旗一亮,對於剛剛穩定下來的軍心而言可謂是雷霆一擊。自己剛才做的努力頃刻間化為烏有,甚至部下也會認為是被欺瞞,遲峰有苦難言,隻能更加策馬狂奔向敵軍陣前。
此刻,在河羅人陣中拚殺的仲平,也漸漸明白了。剛才他砍下汗旗時就發現汗旗周邊都不見護衛,尤其是殺進殺出幾次根本沒發現戰陣中有河羅人拚死保衛的對象,照理說如果可汗被圍,有援軍趕來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而且戰前對此情況就已做了部署,遲峰擔當的就是這個阻截任務。可令人奇怪的是,如果可汗此時真的在包圍圈中,那麼被圍的河羅兵應該會向他靠攏收縮,拚死保衛。可是現下這個戰局,不僅汗旗被砍倒沒有人在意,就連河羅兵自己也大都各自為戰,完全沒有要集中的意思,更可怕的是連突圍的意思也沒有,想到這裏,仲平有些緊張了,他有些懷疑河羅此戰的真實目的,但是人在陣中,為了穩定軍心,他也不能表現出慌亂。
前方軍情緊急,後方帥帳裏葛昀也是憂心忡忡,心急如焚,他不斷派斥候去打探前方軍報,隨時準備應對前方的不利局麵,其實他心裏倒也已經做了最壞的打算:至多是河羅人反包圍,打不贏撤回去還是可以的,這裏離雲門城並不遠,隻要撤回城裏,這次也能算和河羅人打個平手。
終於,遲峰在最前線派出的斥候有幾個穿過戰陣到達了葛昀的帥帳,稟報了前方戰況以後,葛昀基本確定了河羅人反包圍的戰略意圖,為了避免更大的傷亡,他下令:“傳令林、仲二將,迅速抽身,不要再做拖延計較;傳令遲峰,有序後退,負責全軍殿後。”
可戰場形勢千變萬化,葛昀不知道,幾乎在他下令的同一刻,他所寄希望於殿後的遲峰部,已經在與河羅主力騎兵的對攻當中被衝散了陣形,尤其當河羅兵亮出十幾麵汗旗之後,華軍幾乎立刻被打垮,許多人四散奔逃,遲峰雖然率自己的護衛兵馬猛衝紮進敵陣的腹地,但是寡不敵眾,交戰不過半個時辰,便潰不成軍。遲峰深感傷亡太大,臨機決斷,隻能冒著抗命的風險下令撤退,結果這一撤,正把華軍包圍圈的口袋底留一個大口子,河羅被圍兵馬的殘部迅速向北接應南下的河羅主力騎兵,而華軍兩翼的殲敵主力反而陣腳大亂,林、仲兩將看見遲峰撤了,以為他已接到了葛昀的命令撤退,於是也隻能恨恨撤兵。霎時間,勝敗陡轉,剛才還在打圍殲戰的華軍突然被衝散,三路軍隊相互擁擠著撤出了戰場,一次雄心勃勃的斬首行動宣告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