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他跑了足足有十裏地了,連個人影都看不見。年輕人心想,一個老頭怎麼還有閑心來騙我,看我不回去教訓他。但轉念又一想,頓時明白了過來,原來老人是在說他“無禮”。於是,趕緊轉過馬頭去追那個老人,追上以後,他翻身下馬,剛叫了一句:“老先生!”老人就說道:“客棧還遠著呢,今晚就住在我家吧!”雖隻是“老頭兒”與“老先生”的一點差別,年輕人卻會落得露宿街頭和免費住宿兩種完全不同的結果。這其中體現的正是不尊重他人和尊重他人的巨大差異。
作家葉曼曾說:“言理不要攻人心頭,笑謔不要刺人骨髓,以此施之於君子則壞德,施之於小人則壞身。”
講的就是尊重他人的重要性。道理可以講,但不要傷人自尊;玩笑可以開,但不能侮辱人格。涉及尊嚴和人格的問題是人們最不能理解和寬恕的,所以,千萬不要去碰觸這個禁區。對於自尊來講,無論多麼細微的傷害,都是痛入肺腑的,那種痛會讓人無法忘記傷害他的人;對於人格來講,無論多麼輕微的傷害,都讓人無法忍受,那種屈辱感會讓人下定報複的決心。所以,在人際交往中,切記保持對他人的尊重,就算是簡單如敬語這樣的細節也不能忘記。
惺惺相惜,裝作可憐
每個人都有同情、憐憫之心。所以很多時候,即便是道理站在強者一邊,人們往往還是會覺得弱者可憐而去幫助弱者,強者反倒被孤立起來。所以,在實力不足,無法與對手正麵對抗的時候,不妨強化自己的弱勢,裝作可憐的樣子,以博取他人的憐憫之情,從而加以利用,轉敗為勝。
女人“惺惺相惜,裝作可憐”的招數最為擅長。因為女人生來就柔弱,而大多數男人又都有“憐香惜玉”
的天性,一見到女人的可憐相,就同情心泛濫,“英雄主義”情結抬頭。所以,女人用起這招來經常是事半功倍,無往不利的。
春秋戰國時期楚國相國春申君的夫人名字叫甲,而他卻非常寵幸一個名字叫餘的小妾。夫人甲覺得失寵於春申君都是因為這名小妾,自然對她恨之入骨。而小妾得到了春申君的寵幸,自然就開始覬覦夫人的位置,所以,一直想找機會取而代之。於是,兩人明爭暗鬥,鬧到水火不容的地步。小妾餘雖然因為多得春申君的寵幸而能常吹耳邊風,說盡夫人的壞話。但因為春申君與甲畢竟是多年夫妻,終有情意,對餘的話也就不太理會。
為了除去夫人甲,餘可算是挖空了心思,也算她聰明,她終於利用春申君的寵愛想到了一條妙計。
有一天,餘趁春申君不在的時候,把自己的衣服撕爛,身上抓出道道血印,弄成受傷的樣子。等春申君回來看她的時候,她就披頭散發地倒在床上委屈地哭,裝出一副楚楚可憐的樣子。春申君看她平時愛惜的潔白肌膚紅一道、紫一道的,甚是可憐,十分心疼。於是,她趁機向春申君誣陷說是夫人嫉妒她得寵,經常找茬欺負她,今天更是對她大打出手,把她弄成這個樣子。說著就可憐兮兮地讓春申君看她身上的傷痕。春申君心痛萬分,可憐這小妾嬌弱,又對夫人心生不滿。餘一見計策得逞,更是火上澆油,立即尋死覓活地假裝向柱子上撞去,春申君趕緊攔住她,好言勸慰,答應她廢了甲,立她為夫人。
餘知道,春申君雖然答應了立她為夫人,但甲的兒子還是春申君的法定繼承人。不除去這母子倆,將來她兒子一旦得勢,自己肯定要反遭他們的毒手。於是她故技重施,再一次把自己弄成傷痕累累的樣子,可憐兮兮地向春申君哭訴說,夫人甲現在對她更是嫉恨有加,居然明目張膽地指使自己的兒子來調戲她,把她的衣服都扯破了,欲行非禮,這簡直是不把春申君放在眼裏了。
說完又聲淚俱下地哭起來。春申君勸慰一番後,她哭聲稍止,便又求春申君一定要為她做主,然後又是一番假裝尋死的把戲。春申君這次仍是深信不疑,一氣之下,把夫人甲和兒子都殺了,立餘做相國夫人。餘兩次使用同樣的“裝可憐”之計,把一個向來以足智多謀、明斷是非而聞名的春申君玩弄於股掌之中,最終不但使自己成功地坐上了相國夫人的寶座,還讓春申君怒不可遏地把他的夫人甲和自己的兒子給殺了,可謂是高明至極。
這個例子足可以見“惺惺相惜,裝作可憐”是多麼有用的戰略戰術了。
在人際交往中,強勢隻能壓製住別人,並不能取得人心。反之,可憐相有時候倒能直達人心裏最深的某個柔軟處。所以,與人交往尤其是有求於人時,如果以種種方法都不能打動對方的時候,不妨自暴難處,裝作可憐,博得對方的同情心和憐憫情懷,就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