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許多別的城市,警察部門也同樣對“破窗理論”
引起了重視。但是他們選擇的目標大多是一些市容環境的治理,比如說修路燈,拆舊樓,把那些廢棄的汽車全都拖走。結果效果並不理想。比如達拉斯的警察局就有一種非常望文生義的想法:修好窗戶,犯罪就會減少。
可是往往是維修工人前腳剛走,“咣當”一聲就又給砸破了。可見,真正的城市垃圾並不是那些破爛的東西,而是以往被人們掉以輕心的形形色色的小奸小惡。
在“破窗理論”的指導下,紐約市的治安已經大幅好轉,甚至成為全美大都會中,治安最好的城市之一。
同樣,在日本,有一種叫“紅牌作戰”的質量管理活動,其主旨也和“破窗理論”相通。比如,日本的企業將有油汙、不清潔的設備貼上具有警示意義的“紅牌”,將藏汙納垢的辦公室和車間死角也貼上“紅牌”,以促其迅速改觀,從而使工作場所清潔整齊,營造出一個舒爽有序的工作氛圍。在這樣一種積極暗示下,久而久之,人人都遵守規則,認真工作。實踐證明,這種工作現場的整潔對於保障企業的產品質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由“破窗理論”,我想到了另一個心理學家威爾遜所講到的“護花原理”。
原來在威爾遜生活的那個城市裏有一座公共花園,每當春天繁花盛開的時候,都會有大批的遊客來此駐足欣賞。然而,讓人煩惱的是,遊客中總是會有一些不自覺的摘花者,甚至許多含苞欲放的花朵還沒來得及綻放她的美麗,就被折了下來。這些花朵有些被遊客帶走了,有些就被拋在了花園裏,好不讓人心疼。盡管公園的管理者在公園裏寫了許多的牌子,如:“摘花可恥”、“禁止折花”、“摘了花朵,丟了修養”等等,然而,人們似乎對這樣的牌子視若無睹,照折不誤。
後來,公園的管理者就找到了心理學家威爾遜,向他訴說了苦衷。威爾遜說:“你何不轉換一個角度來提醒人們呢?”於是,他親手為公園寫了一些警示語,如:
“花朵的自然之美,正是你心靈之美的映射”,“你欣賞花的美麗,花欣賞你的高貴”,“你給花朵一個花期,花朵給你一份讚美”,“把花朵留在枝頭,讓美麗留在心靈”,“上帝是花之美的締造者,你是花之美的保護者”等。
於是,公園的管理者就用這些詩一樣優美動人的警示語換下了以前的牌子。從此,這個公園裏的情況發生了巨變,折花的人也驟然減少。後來威爾遜這樣解釋說:“花園的美麗,需要人們用心靈的美麗來護持,你欣賞了他人品格的美麗與高貴,他自然就會付之等價的行為來回報你的欣賞。”他的話,就被人們稱之為“護花原理”。
“破窗理論”強調的是從外在的環境育人,“護花原理”強調的是從內在的心靈育人,但是,這兩者的共同點都是強調:外在的和諧必須與內在的和諧相統一。
“破窗理論”在社會管理和企業管理中都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它給我們的啟示是:必須及時修好“第一個被打碎的窗戶玻璃”。我們中國有句成語叫“防微杜漸”,說的正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