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作者按】為什麼寫這篇小說(1 / 2)

動筆這篇小說,是三年前。完成它是三年後的今天。

曆經一個大的創傷和劫難,在文檔盤裏找到了這篇小說。已經動筆3萬字。

於是信手寫來。直到全部完成。

寫《那愛如癮隨心》是圓自己的兩個夢。

一,現實生活中,老芮是我唯一的偶像。也是我對於男性的理想……全文男主角均以他為藍本。

二,某年某月某日在一本雜誌上看到一個真實的故事。講的是一個有夢的女孩追夢的事。我心有震撼,以示紀念。

以下的前言寫於3年前,一字未改。總覺得事實上,很多事一早就有預兆,一語成讖。

《那愛如癮隨心》前言

如今物欲橫流,擁有至純至善的心往往跌落得更慘更重。

然而卻依然有女孩子,癡等數年,隻為等待“理想型”的男人出現。

我們都可以稱他為“那個人”。

我一直相信,那個人和我們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然而卻素不相識。雖素不相識,我們卻認識他很久,等待他很久了。期待著緣分,和宿命的流轉,讓我們得以相識、相知、相契、相守。

對我而言,我理想的“那個人”不必俊雅到天人驚歎,不必英偉到名揚江湖,甚至不必瀟灑,不必玉樹臨風。然而,僅憑著他精明能幹的魄力、堅毅從容的靈魂和仁者無敵的品性,足以讓人仰慕一生。

然這世上,愛情與婚姻,講究的始終是“運氣”二字。

上世你的福德,今生你的修養,決定著你此生的成敗缺失,愛恨情仇。許多人與深愛的人有緣無分,或有份無緣,不過是因為“福德不夠”。

然而,你是否相信,若你不計成敗的苦苦追逐著與“夢想型”的姻緣後,是否一切能成真呢?

在小說之前,我和親愛的你講一個故事。真實的故事。

當代二十一世紀,江蘇有一名女子叫簌簌。父母膝下隻有她一女,然而年至26她仍然未曾戀愛,因為她在等一個人。一個她沒見過,不知道,也無從知曉的人。

她要嫁給她從小一直“夢想著的男人”。

條件很簡單。

條件一:他是軍人;條件二:他是錚錚鐵骨的軍人。

條件簡單,然而26年了,她卻仍然未遇她的“夢想型”。

芳華易過,了無痕。在雙親日漸衰老的情況與他們苦苦哀求之下,孝順的她應允父母,在她獨自旅行後,她將接受家庭安排,與一位普通男子結為連理。她不得不放棄夢想的另一個原因是,她等待得太久了,等到看著遙遙無期的命運無望,等到心灰意冷。

說走就走,她放逐自己,獨行西藏。火車行駛了幾天幾夜,穿越川西北最美的邦得草原,穿越雅魯藏布江,高原反應之下,簌簌感冒發燒了。她心事重重。有心事的女人,病很難好。因為借助著病痛與虛弱,在自傷中能找回一些模糊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