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又過了多少裏,停過多少站,上車的人漸少,下車的人漸多。漸漸列車越來越空,乘客無幾。不知道目的地在何處,任由著列車載著她駛去無知的領域。她的心絕望了:上蒼你何苦給我一個無法實現的夢想,讓我心神俱傷。不論自己的風寒,她打開車窗吹著凜冽的高原風,就這麼癡癡的望向窗外一望無際的草原,病寒愈重。
巧事成書。當路過一個不知名的小站時,一名俊偉的軍官登上列車,他看了看車票,他的座位,就在簌簌對麵。不明白她為何貌似萬念俱灰,他不顧她的執拗,為她關上車窗,逼她吃下感冒藥丸,以一個正直人的天性不容拒絕的照顧她。火車又行駛了一天一夜,簌簌的病出奇的好了。短暫的相處了一夜,她與眼前的軍官相愛了。
然而,軍官的目的地卻馬上要到了,列車快停的刹那,他們才意識到彼此在短暫的旅程中被一種稱之為愛情的東西擊中,難道他們已愛上對方?然而時間不允許他們互訴衷腸了。情急之下,她急急的撕下報紙的一角,寫上自己的電話,遞給他,信任的看著他:“我等你的電話!”
簌簌回到了江蘇。辭掉原本被動的婚約。等他的電話。
一等,居然3年。
軍官了無音信,當年他下車倉促得使他們甚至未能交換地址。
29歲那年,獨身的她等到了那通電話。聽到他聲音的刹那,她哭了:“你終於打來了……”電話那頭的他道:“今天,我們這個邊防站開通了電話,第一個我就打給你了,你還在等我嗎?”
“我……一直,一直一直在等你。”
接到電話後,簌簌趕往西藏,和軍官結婚了。再過3年,軍官和她一同回到故裏,兩人生下了一個可愛的女兒。他們,相親相愛。因為不易,他們更珍視彼此。
這,是一個真真實實的故事。曾被轉載在2007年度的《讀者》裏。
在那個年代,西藏最遠邊防線還沒有電話的年代,就這樣一個信仰,自我完成了一個女子最美的期許。
它告訴我們,如果你心中有愛,你不要留給自己遺憾。
你要敢於付出,勇於追逐,甘於守候。
生活裏,並不是每個故事都有如此完滿。然而,這完滿的反光麵,我們從簌簌和軍官的身後,看到了他們堅韌、真摯。
不能忍受孤獨,何談得到豐盛的愛?
不論我們的生活是何樣的,有緣自千裏來,姻緣是天注定。
善待、珍惜你的夢想;體諒、溫柔的對待你身邊的人。
然而不要誤會這個故事的深意。它真實的深意是:生活對有原則的人,有原則。
《那愛如癮隨心》,也是一個關於“夢想型”的故事。
擁抱每一個擁有“純真夢想”的人,能夠殊途同歸,愛情燦若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