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舉止講文明(1)(1 / 2)

文明禮貌教育不可少

要是你想達到你的目的地,你必須使用溫和一點的態度向人家問話。

——莎士比亞

蛇和螃蟹住在同一個地方。螃蟹對蛇非常親切順從,可是蛇卻經常惡意欺負螃蟹。螃蟹常勸蛇要誠實、溫和,但蛇始終不肯聽從。螃蟹非常生氣,就在蛇睡著後,偷偷地把它的頭剪下來,結果蛇直直地躺在地上一動不動,螃蟹見此情形說:

“夥伴啊,你應該是在我忠告你的時候就直起身子來,而不是死後的現在,如果你早聽我的話,就不至於死了。” 禮貌是人們合乎社會規則的謙虛恭敬表現,它是通過動作與語言來體現的。因此,家長既要讓孩子懂得“應該”有禮貌,也應讓孩子懂得“如何做”才能體現禮貌。

那麼,怎樣教育孩子懂禮貌呢?給家長的建議如下:

1.現在的孩子都是小皇帝、小祖宗,惟我獨尊,不懂禮貌。因此,禮貌、禮儀教育也應成為家庭教育的主要內容。

2.不管是自己的孩子還是周圍人家的孩子,如果說粗話,在語言表達上有錯誤,都應該加以糾正。

3.要培養有禮貌的孩子,就要對他們的舉止行為製定一個準則,並嚴格執行,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容忍孩子的傲慢無禮、粗魯庸俗的行為。

教育孩子要懂禮貌不知道他自己尊嚴的人,他就完全不能尊重別人的尊嚴。

——庫勒

如果一個人在與人交往時不懂禮貌,那可能辦成的事就會辦不成。

請看下麵一個實例:

日本的美子小姐第一次來中國,她是專程來洽談成立“中日和服生產會社”事宜的。當她走下飛機,接他的轎車已恭候多時。縣接待辦主任告訴她,接她的這輛車是縣城裏最高級的轎車。美子心花怒放。

宴會畢,美子回賓館休息。許是飲了幾口“澤河大曲”的緣故,她雙頰飛紅,興奮不已,想去服務台掛長途電話。她見桌上有部電話機,便伸手抓起了聽筒,可剛撥第一個號碼,便被卡住,低頭一看,原來號碼圈上套一把鎖。

“幹什麼!幹什麼!”也許是聲響驚醒了正在睡覺的值班小姐,她起身一把從美子手中奪過電話機。

“我……打……電話。”美子結結巴巴地解釋。

“打電話先交5塊錢押金!”值班小姐厲聲厲氣地命令。

美子覺得有點目眩,白天一切美好的印象蕩然無存。

“要打就打,不打拉倒!”見美子發愣,值班小姐把剛打開的鎖又準備鎖上。

美子委屈的淚水奪眶而出,扭頭離開服務台。

第二天,她沒有將昨晚的遭遇告訴來看她的縣領導,隻是說:“這裏的通訊設施十分落後,出乎我們的意料,我必須馬上回去向總部彙報這一重要情況。”

文明禮貌是人的精神風貌和文化修養的表現,是長期養成的,而不是一朝一夕能養成的。說的就是禮的豐富性、多樣性。不下功夫是不可能完全掌握的。

那麼,怎樣教育孩子懂禮貌呢?給家長的建議如下:

1.在平時,家長要加強對孩子文明禮貌的教育,使其具有關於禮的知識。隻有懂得了各種禮,才能真正地待人有禮貌。

2.一旦發現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對別人有不禮貌的行為就應該想盡一切辦法加以糾正,否則後果就會十分嚴重的。

父母是孩子的形象“教科書”

文學家的孩子先熟悉筆墨,木匠的孩子先認識斧鋸,軍事家的孩子先會擺弄刀槍。

——魯迅

1861年5月7日,泰戈爾出生在印度孟加拉省加爾各答的一個地主家庭。他父親學識淵博,是有名的哲學家和社會活動家、“梵社”的領導人。泰戈爾生活在一個人數眾多的龐大家庭,他共有11個兄弟姐妹,還有一些親戚和眾多的仆人。這個家庭既有充分的自由,又有嚴格的家教,對宗教的虔誠和對美好生活的享受結合在一起,父親讓子女們自由發展各自的特長,充分發表各自的見解而不加限製。總之,這是一個相當開明的家庭。這個家庭繼承了他們所熱愛的印度文化傳統,家裏經常進行哲學和宗教問題的討論,也經常舉行演戲、詩歌朗誦和音樂會一類的活動,著名的詩人、演員、音樂家和學者都經常聚集在這個家庭裏,氣氛總是十分活躍。泰戈爾的家庭是加爾各答文化知識界的一個活動中心,這樣的環境對泰戈爾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