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鼓勵孩子飼養小動物
實踐發現,幼年時期飼養過小動物的孩子,心地比較善良;而沒有接觸過小動物的孩子則較冷漠,不易與人相處,因此,要鼓勵孩子多接近自然界的小動物,多親近小動物。
在生活中行善
善良並不包藏在我們所做的外在事件中,而在我們本身份內的事裏。
——卓賓
有個紐約人名叫邁克,每個月一領到薪水,都會先買三雙手套,並且存起來,直到寒冷的冬天來臨,他就把手套拿到街上,沿途發給那些沒有手套的行人。
“多少錢?”拿到的人驚訝地問。
“不要錢,握握手就行了。”
他的善行傳出之後,每年都有人寄來手套,請他幫忙分贈。
邁克的這項舉動,為冷漠的紐約帶來無數的溫暖。原來他在經濟大蕭條中長大,下雪的冬天根本沒有手套可戴,因此他的父親曾教導他:“永遠不要使自己失去施予的樂趣。”
我們行大善的時候並不多,諸如:在湍流中奮不顧身救人、火災中見義勇為……但生活中處處有機會行小善事,累積每一個小善行,如同甘露滋潤別人的生命,也帶給我們自己更充實的生活意義。
那麼,怎樣培養孩子的善行呢?給家長的建議如下:
1.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如清洗打掃地麵、扶一扶花草等
2.對壞人壞事及時報警
發現壞人壞事,教育孩子不要直接單獨麵對,要快速報告給周圍群眾。
母親節的禮物
永遠要愉快地多給別人,少從別人那裏拿取。
——高爾基
離家不到3英裏了,這時她突然向丈夫喊道:“停車!就在這兒停車!”
男的戛然刹住了車。他還沒有來得及問是怎麼回事,女的已經跳下車,匆匆忙忙地往附近一個長滿野草的山坡上跑去,手裏依然捧著那簇丁香花。
原來,在山岡上設有一所療養院。這天春光明媚,所以病人紛紛走出來,有的同親屬們一起散步,有的坐在門廊上。
年輕婦女跑到了門廊盡頭。在那裏,一位上了年紀的病人正坐在輪椅上。她孤身一人,耷拉著腦袋,背對著眾人。隻見鮮花越過門廊欄杆,出現在這位老婦人的膝上。這時她抬起頭,笑了。
兩個婦女聊了一會兒。兩人都由於十分高興而容光煥發。然後,年輕婦女轉過身,跑回到她家人這邊來。
汽車開動了,輪椅上的老婦人招著手,揮動著花束。
“媽媽,”孩子們問道,“她是誰呀?您為什麼把我們的花給她呢?她是誰的媽媽麼?”
媽媽說,她並不認識那位老婦人。可是這天是母親節,而她又是那麼孤單。誰看見花會不高興呢?她又說:“再說,我有你們,我還有我的媽媽——雖然她離我很遠。那位老奶奶比我更需要這些花的。”
孩子們明白了。然而,丈夫的心情卻不能平靜。第二天,他買來6株丁香樹苗,栽在院子的四周。在那以後,他又陸續栽了許多株。
如今,每年5月份,他們家自己的院子裏都洋溢著丁香花的芳馨。每逢母親節,他們的孩子們都要采集那種紫色的花朵。她年年都會記起掛在那位孤獨老婦人臉上的笑容。而每到這時,她的心裏就又充滿了使那位老婦人歡笑起來的那股柔情。
人世間,有一種非常珍貴的東西,那就是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感情世界有時像春天,把含苞欲放的生命催開;有時或許像夏天,熱烈地愛我們所愛;有時或許像秋天,收獲那辛勤勞作的果實;有時或許像冬天,把最寶貴的東西珍藏起來。對於感情,首先要善於表達,其次要善於珍惜。表達感情宜爽快而幽默,熱烈而深沉,豐富而高雅;珍惜感情宜愛護。
那麼,怎樣培養孩子善於向別人特別是老年人表達自己美好感情的良好習慣呢?給家長的建議如下:
在有關節日時對孩子加以誘導
在老人生日、九九重陽、元旦、春節等適當時機,通過暗示誘發孩子表達對老人的敬意。如問孩子:“明天是爺爺(奶奶)的生日,你可以做些什麼來使爺爺(奶奶)高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