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善良有愛心(2)(1 / 2)

空氣突然凝滯了,好像死神在四周徘徊。美國老太太作出一個表示開始的手勢。隻見那大約5歲的女孩很快從瓶裏拉出了自己的球;接下來是那個7歲的男孩,他先是看了一眼比自己大的女孩,接著迅速地將自己的球拉出瓶口;最後是那個10歲的女孩,從容又輕捷。全部時間不到五秒。

美國老太太驚呆了,本來一場驚心動魄的遊戲,竟這麼平淡乏味地結束了。

她先問那個小男孩,你為什麼不爭先逃命?小男孩擺出一副很勇敢的勁頭,手指著那個最小的女孩:“她最小,我應當讓她呀!”她又問那個10歲的女孩,女孩說:“三個人裏我最大,我是姐姐,應該最後離開。”老太太又問,那你就不怕自己被淹死?女孩答道:“淹死我,也不能淹死弟弟妹妹。”

淚水唰地一下就從美國老太太的眼裏湧了出來。她說她在許多國家試過這種遊戲。幾乎沒有一個國家的孩子能夠這樣完成它,他們爭先恐後,互不相讓……

聰明究竟是什麼?三個孩子告訴我們的是:聰明不僅僅是智力發達;聰明是一種愛,一種忘我、無畏的品格。

當愛存在的時候,才感到活著就是好。不可否認,在我們的身邊,在我們的周圍總是有報複、嫉恨、爭鬥、譏諷、猜疑、欺騙甚至凶殺等等,但是這些東西在愛的陽光下顯得那麼空虛無聊可憎無恥。愛把溫暖和幸福帶給同誌,帶給朋友,帶給親戚,帶給家庭,帶給社會。愛是永恒的主題,持久的構思,多彩的內容。我們不能看到罪惡就排除愛,就像不能看到礁石就厭惡海洋,看到死亡就否定生命一樣。人類之愛是先哲追求的,也是時賢渴望的,當人與人之間把真誠、善意、平等、團結、和睦、共處、賜惠這些愛的因素劇變為熾熱的能量的時候,世界將不隻是個地球村,而是一個大家庭了。在現時代,誰有幸得到愛的佛光普照,誰有幸奉獻愛的佛光於他人,那麼,他們都是人類光明的使者。

那麼,怎樣培養孩子關照他人的良好習慣呢?給家長的建議如下:

父母以身作則,作出榜樣

教育孩子關照他人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父母應從小抓起、堅持不懈,教育孩子學會自己關照自己,同時教導孩子掌握基本生活技巧,如對事務的態度、詢問別人的方式、怎樣接受別人的建議等等。

天使心

慈善的行為比金錢更能解除別人的痛苦,你愛別人,別人就會愛你;你幫助別人,別人就會幫助你;你待他情同手足,他對你就會親如父子。

——盧梭

我在燈下批閱學生作文,一個10歲小女孩的獨特心意吸引了我,那歪斜的小字認真而又稚氣地躺在紙頁上:“假如我有七十二變”。

在這篇題為“假如我有七十二變”的作文中,孩子寫道:“假如我有七十二變,我首先變成一隻壁虎,趴在牆角裏悄悄吃掉很多蚊子,而沒有人知道我在那裏,也沒有人知道我在牆角的那顆喜樂(悅)的心。”

多麼美妙的想法!我無法告訴你讀到這裏時我的心情。成人世界的喜怒哀樂往往是和名利連在一起的,而眼前這個小女孩,她的喜悅和悲傷卻是以這樣不同的方式進行著。接著她又心安理得地變成一隻吐絲的蠶,吐出雲朵一樣的絲,絲又變成媽媽身上華美的旗袍;之後她又變成信鴿,體會飛行的快樂,給閉塞的地區送去文明的信息;她變成玫瑰色的陽光;變成一片青草……她的變化沒有一樣是用金錢能買到的,用金錢買不到而對我們的生活又至關重要的東西,全在她的變化中了。她的愛無所不及,因而無論她變成動物還是變成植物,她都自得其樂。

在燈下,我讀懂了一個小女孩天使般的心。

我們能給別人帶來什麼?如果是別人確實需要而又是用金錢買不到的,那我們的價值就突現出來了。哪怕你帶給別人一線陽光、一絲快樂,隻要是你的真心付出,都對別人意義非凡,而這過程中,我們的心靈也升華了。

以善心待人,人就尊重你;以善意待人,人就佩服你。把玫瑰花給人,自己手上便留有一縷清香;做人保持善心是最高尚的,善心不滅,人方稱之為人;做人保持善意是最可貴的,善意不減,人亦方稱之為人。

那麼,怎樣培養孩子具有一顆善良之心呢?給家長的建議如下:

1.對孩子給自己的愛予以肯定

例如:孩子精心給自己準備的禮物,要很高興地接受下來,並且要親熱地親孩子一下,不要僅僅注意孩子的考試分數,在家庭生活中,隻有安心接受孩子的愛,你的孩子才會更有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