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傳遞
我當心地去關愛他人,這使情感不流於泛濫。
——三毛
有一間精神病院,在陰暗肮髒的地下室,關著一個被醫生宣告絕望的精神病人,這個小女孩名叫安妮。
但是有一位老護士卻認為上帝所造的每個生命都是有意義的,因此,她常常帶著蛋糕和甜心去探訪小安妮,向小女孩表達愛與關懷。
不久,醫生發現小安妮逐漸在改變。一段時日後,這個被醫生認為絕望的病人居然康複了!但病愈後的小安妮不想離開醫院,她希望留在那裏幫助其他病人。
多年以後的一天,當維多利亞女皇把英國最高的榮譽勳章別在海倫·凱勒的身上時,女皇問道:“你又聾又瞎,何以能有如此大的成就?”海倫·凱勒毫不遲疑地說:“如果不是安妮,絕對沒有人會知道海倫·凱勒這個名字。”
人所生活的大小環境是可以釀造成豐富而無形的精神營養素的,如社會、人際、家庭、父母、老師、同誌、朋友等。社會的關懷,人際的友善,家庭的溫暖,父母的指教,老師的培養,同誌的幫助,朋友的鼓舞都是注入我們體內以保持健康的營養素,盡管它是精神的,卻有著與物質同等重要的作用。心理學專家認為,一個長期得不到精神營養或得之甚少的人,會因孤單寂寞心理變態,人格扭曲,性情異常,這不但危害身體,而且可能危害社會。關懷來自社會,社會猶如化雨的春風;友善來自人際,人際猶如自由的樂園;溫暖來自家庭,家庭猶如雪中炭火;指教來自父母,父母猶如長征向導;培養來自老師,老師猶如辛勤園丁;幫助來自同誌,同誌猶如胞兄胞弟;鼓舞來自朋友,朋友猶如心的天使。能夠得到這些營養素的人生就是真正幸福的人生。
那麼,怎樣培養孩子關心他人、愛他人的善良品德呢?給家長的建議如下:
父母平時要加強教育
孩子們善良的願望,來自對那些內心痛苦和不幸人的同情。父母要使孩子從內心感到,自己身邊還有許多需要給予幫助、關懷和同情的人。要使孩子的良心不允許他對此視若無睹。另外,要使這種願望變成行動,為人們做好事是陶冶孩子情操的巨大道德力量。當孩子看到傷殘人時,父母應教育孩子給他們以同情,並設法幫助傷殘人做事情。當看到小朋友有困難時,要上前慰問並幫忙。通過這些小事,使孩子看到自己對別人負有一種責任,這樣他善良的願望就變成了一種精神的需求,成為其精神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再有,要讓孩子學會體察日常相處的人們的痛苦、憂愁、悲哀和恐慌,也要采取辦法,使孩子把自己放在需要同情幫助者的地位,體驗他們的感情,並把別人的痛苦看成自己的痛苦,這樣,在點點滴滴的生活中給孩子以教育使孩子具有一顆關心他人的愛心。
善愛悠悠
善良。越常接觸,越能蓬勃地滋長。
——密爾頓
午夜,我坐在峨嵋山微弱的月光下寫日記,客棧的主人在不知不覺中秉燭前來,在我麵前的窗台上悄然立下蠟燭,又躬身悄然離去。小小的橙黃燭光,照亮了我寄居驛站的心,令我悟到一個深入淺出的境界。
西去回家的列車上,我把座位讓給了一個中途上車的小女孩。她非常高興,像一朵小百合花,像我家中的小女兒,並且像世界上所有漂亮、天真的小孩子。她衝我笑著,那麼純潔,那麼爛漫。我也向她回報微笑,由衷地寬慰和舒心。
愛是人心目中最美妙的情愫,最值得自己用心去感受。愛情縷縷夾裹在人們平凡的歲月裏,永遠抹不掉。日子一天天過去,愛溫馨雋永,如小溪流淌,泉水叮咚。
愛,就是人們內心的一塊芳草地。在這塊芳草地上,可作勞累之後的小憩,可作寂寞之時的暢樂,可作痛苦之中的解煩。在這塊芳草地上,綠的是生命,活的是鮮花,動的是流水,飛的是精靈,天光、雲彩、斜陽、清露……它把塵世的汙穢過濾了,它把人生的雜質清除了,它把思想的汙垢洗刷了,純粹是自由的境界,沒有拘束、沒有打擾、沒有非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