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善良有愛心(1)(2 / 2)

那麼,怎樣培養孩子一顆純真的愛心呢?給家長的建議如下:

1.多給孩子講美德故事,從故事中培養孩子的愛心。

2.父母要具有一顆愛心,對孩子的愛會讓孩子感到溫暖,這樣,孩子就會從父母的愛中,懂得去愛別人。

珍貴的愛

一切的美德都包含在自我信賴裏。

——愛默森

這是一次非同尋常的出生。很多眼睛注視著分娩室的門,相識或不相識的麵孔神情嚴肅。一刻鍾,又一刻鍾,當嬰兒響亮的哭聲傳來,很多人流下了眼淚。原來嬰兒的父親身患癌症,命在旦夕,為了能讓他活著時抱一抱親生孩子,嬰兒的母親決定讓孩子提前兩周出生。

那個不幸而又幸運的父親終於在生命盡頭擁抱了自己的女兒:“你真美麗,我是你爸爸,不要忘記我。”這是他生命中惟一一次擁抱女兒,也是留給女兒惟一的一句話。

女嬰的名字叫伊莫金,她出生3日後父親死亡。

提前兩周出生的早產兒,是否健康?會不會因為不足月而孱弱多病?閉上眼睛,我甚至能猜想出她發燒的樣子。寒冷的冬夜裏,她的母親緊緊抱著她,趕末班汽車去醫院。雪下得正緊,北風像刀一樣割向臉頰。僵硬的手指抹過去,不知是雪水還是淚水。

出生便麵對父親的喪生,一切苦難可能接踵而至。

但當她懂事那一天,我肯定她沒有怨言。她以超前兩周的誕生,跨越了生死門檻,被父親緊緊擁抱。她享受到了深沉的父愛,她是個被父親抱過、祝福過、叮嚀過的女孩,盡管一生僅有一次。父愛將永遠留在她身上,她永遠無憾。

不得不提到那位勇敢的母親,她叫安吉拉·穆恩。她教會我們懂得了,有些愛,寧可稀少,不可缺少,那是我們情感的源頭。

物以稀為貴,難道愛也如此嗎?當父母每天麵對孩子,孩子每天麵對父母時,有幾人能清楚地知道自己生活在“愛”中?

那麼,怎樣才能做到使孩子真正體諒自己的父母呢?尤其是父親?給家長的建議如下:

真誠坦率地與孩子溝通,相處

人與人之間相處,真誠的態度是獲取彼此好感的靈丹妙藥,父母與孩子溝通、相處,更是如此。

父親的真誠相較於母親的真誠顯得更重要更有價值。古書上稱母親為家慈,父親為家嚴,嚴父慈母,父親的判斷總是更準確更公允一些,對孩子來說,父親的所做所為更有份量,他們將父親視作正確與否的尺度,父親較少意氣用事,因此對孩子的態度可以比母親更為中立,看得也就更清楚,所以,父親的真誠尤為重要。

坦誠地對待孩子,會使孩子明白更多的事理,了解更多的知識,學會怎樣處理問題、怎樣做人,父親的坦誠對孩子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聰明是什麼

對別人表示關心和善意,比任何禮物都能產生更多的效果,比任何禮物對別人都有更多的實際利益。

——盧梭

不久以前,一位來中國觀光的美國老太太,用那根曾經指點過世界許多名勝的手指,在一群中國孩子中指點了三下,於是三個孩子:一個10歲的女孩,一個7歲的男孩和一個大約5歲的女孩,站到了這位美國老太太的麵前。

美國老太太拿出一隻玻璃瓶子,瓶肚很大,瓶口很小。三隻剛能通過瓶口的小球正躺在瓶底。小球上各係根絲繩,像青藤一樣從瓶口爬出來,攥在這個美國老太太的手裏。

美國老太太狡黠自負地笑了一下,對一旁的中國主人說,都說中國人是世界上最聰明的,現在我要試一試。

三個中國孩子露出緊張惶恐的神色。

她宣布遊戲規則。這三個小球分別代表你們三個人。這個瓶子代表一口幹井,你們正在井裏玩。突然,幹井冒出水來,水漲得很快,你們必須趕快逃命。記住,我數七下,也就是隻有七秒鍾,如果你們誰還沒有逃出來,誰就被淹死在井裏了。

她把三根絲繩遞給了三個中國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