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怎樣培養孩子在學習中、在生活中具有堅定不移的向上信念呢?給家長的建議如下:
1.讓孩子對困難多作嚐試,不要害怕犯錯
心理學家塞奇斯說:“從犯過失的痛苦中走出來,不要老是盯著孩子的過失不放,應該去讚揚孩子們嚐試的努力和勇氣。”把孩子最近的成果與他自己以前的成果相比較,而不是與別人相比較,如果孩子擁有一個充滿愛的家庭,他們幾乎從所有的過失中得到益處。
2.培養孩子堅持到底的精神
任何事情,隻要能夠“再堅持一下。”就會足以成功,拿破侖在滑鐵盧的失敗如此,愛迪生在尋找適用做電燈絲材料的成功試驗中也是如此,隻要能夠堅持、堅持,再堅持,就一定會獲得成功。
給孩子一塊受益一生的黑麵包
要意誌堅強,要勤奮,要探索,要發現。並且永不屈服,珍惜在我們前進道路上降臨的善。忍受我們之中和周圍的惡,並下決心消除它。
——赫胥黎
一位經曆了許多坎坷和磨難的商界人士通過風風雨雨的拚搏後成為一位名聲遠揚的新聞人物,在接受新聞專訪時有記者問他:“現在你已擁有億元財產,在你的一生當中你經曆的最幸福的一件事是什麼?請你談談對幸福的認識。”他的回答是:幸福是一塊黑麵包。
這個答案出乎記者的意料。他給記者講了自己親身經曆的一件事。
小時候他家裏窮,從小學到初中他一直生活在封閉落後的村莊,從未出過遠門,也沒見過城市是什麼樣子。有一天父親帶他進城,他看見許多城裏的孩子吃著剛烤製好散發著香味的麵包,他饞得直流口水,央求父親給他買一塊麵包。他父親用身上僅有的5角錢給他買了一塊放了幾天又黑又幹的麵包,這塊麵包放在櫥窗底層無人問津:吃完那塊麵包他感覺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從此他暗下決心,好好學習,為將來能天天吃上黑麵包奮鬥。
讓我們記住李嘉誠說的話:沒有什麼比奮鬥和超越更幸福的了。沒錯,正如這位人士說幸福就是一塊黑麵包——教育者的任務就是給孩子一塊將來受益一生的黑麵包。
每一個成功者都有著勇往直前、不滿足於現狀的進取心。可以說,他們沒有對自己取得的成就沾沾自喜,大多數人都表示要繼續努力。這就是一種進取心,是推動人們進行創造的動力。當一個人具有不斷進取的決心時,這種決心就會化作一股無窮的力量,這種力量是任何困難和挫折都阻擋不了的,憑著這股力量,他會不達目的絕不罷休。進取心是你實現目標不可缺少的要素,它會使你進步,使你受到注意而且會給你帶來不斷成功的機會。
進取心是一種極為難得的美德,它能驅使一個人在不被吩咐應該去做什麼事之前,就能主動地去做應該做的事。
對於一個有進取心的人來說,他即使屢遭失敗但仍舊十分努力。
那麼,如何培養孩子的進取心,使孩子具有勇往直前的好習慣呢?給家長的建議如下:
1.父母要樹立進取的榜樣
家長對工作的追求、對美好生活的追求無疑會對孩子樹立無聲的進取榜樣。
2.正麵引導,提出目標,強化孩子的進取心。
孩子的進取大多是由外在的要求進而轉化為自己的願望的。因此,目標教育是必須的。目標可以樹立孩子的雄心,雄心可以引導孩子追求,拿破侖的名言“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實際上是有激勵作用的。
土豆和土豆是不一樣
告訴你使我們達到目標的奧秘吧,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們的堅持精神。
——巴斯德
由於學校和專業不理想,進入大學後阿凡一天天地消沉起來。逃課,抽煙,喝酒,不該做的他全做了,不該會的他也全會了。
雖然喜歡逃課,但王教授的課他從沒逃過。王教授的課生動有趣,並且像他這樣的,王教授也從來不歧視,不時還提問他幾個簡單的問題,然後表揚一番。
一次他在作業本裏夾了一張紙條:王教授,現在大學生比土豆還便宜,是嗎?
那天,王教授把他叫進家裏,四菜一湯,師生兩個喝得不亦樂乎。
酒過三巡,王教授拿出一個又小又青的土豆,說:“你知道它值多少錢嗎?肉少又有毒。告訴你,白送也不要。”教授把土豆扔進垃圾筒。接著,教授又拿出一個土豆,一斤多重,“這樣的土豆,一塊錢一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