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勤奮有上進心(1)(3 / 3)

教授略帶酒意地說:“記住,土豆和土豆是不一樣的。”

是的,土豆的不同在於質量的差別。同理,命運的不同在於個人的努力。因為即使是同樣的人,也會有不同的故事和人生。

人是萬物的靈長,是宇宙的精華,我們每個人都有光揚生命的本能。

在美國西部,有個天然的大洞穴,美麗而壯觀出乎人們的想像,但是很久以來,沒有人知道它的存在,因此它的美麗也等於沒有。有一天,一個牧童偶爾來到洞穴的進口處,從此新墨西哥州的綠巴洞穴成為世界聞名的勝地。

我們每個人都有140億個腦細胞,一個人隻利用了肉體和心智能源的極小部分,若與人的潛力相比,我們隻是半醒狀態,還有許多未發現的“綠巴洞穴”。正如美國詩人惠特曼詩中所說:

我,我要比我想像的更大、更美

在我的,在我的體內

我竟不知道包含這麼多美麗

這麼多動人之處……

我們告別了20世紀,回思過去人類艱難求索的曆程,最值得驕傲的不是“登月”,也不是什麼網絡,而是人類發現自身蘊藏著無窮的潛力。

人是萬物的靈長,是宇宙的精華,我們每個人都有光揚生命的本能。為“生命本能”效力的就是人體的創造機能,它能創造人間的奇跡,也能創造一個最好的你。

一個人相信自己是什麼,就會是什麼,一個人心裏怎樣想,就會成為怎樣的人。我們每個人心裏都有一幅“心理藍圖”或一幅自畫像,有人稱它為“自我心像”。自我心像有如電腦等程序,直接影響它的運作結果。如果你的心想像的是做的最好的你,那麼你就會在內心的“熒光屏’上看到一個躊躇滿誌、不斷進取的自我。同時,還會經常收聽到“我做得很好,我以後還會做得更好”之類的信息,這樣你注定會成為一個最好的你。美國哲學家愛默生說:“人的一生正如他一天中所設想的那樣,你怎樣想像,怎樣期待,就有怎樣的人生。”美國赫赫有名的鋼鐵大王安德魯·卡耐基就是一個能充分發揮自己創造機能的楷模。他12歲時由蘇格蘭移居美國,先在一家紡織廠當工人,當時,他的目標是決心“做全工廠最出色的工人”。因為他經常這樣想,也是這樣在做,終於成為全工廠最優秀的工人。後來命運又安排他當郵遞員,他想的是怎樣“做全美最傑出的郵遞員”。結果他的這一目標也實現了。他的一生總是根據自己所處的環境和地位塑造最佳的自己,他的座右銘就是“做一個最好的自己”。

做一個最好的自己,不一定非要當什麼“家”,也不一定非要出什麼“名”,更不要與別人比高低,比大小,就像人的手指,有大有小,有長有短,它們各有各的用場,各有各的美麗,你能說大拇指就比小拇指好?決定最好的你,既不是你物質財富的多少,也不是你身份的貴賤,關鍵是看你是否擁有實現自己理想的強烈願望,看你身上的潛力能否充分地發揮,人們熟知的這些英雄模範人物,就是在最平凡的崗位上,充分發揮人的創造機能,做好自己身邊的每一件事,創造了最好的自己。

那麼,怎樣教育孩子爭做生活的強者,培養孩子上進的好習慣呢?給家長的建議如下:

1.對孩子的努力給以肯定

通過適當的時機,用適當的言詞,承認孩子的努力、耐力和勤奮

2.要克服兩種錯誤傾向

(1)重努力輕休息(2)重勤奮輕策略

誰動了我的奶酪

頑強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

——狄更斯

兩隻小老鼠和兩個小矮人,在一個形同迷宮一樣的地方生活。他們腳穿跑鞋,每天勤勤懇懇地四處活動,去尋找賴以生存的糧食奶酪。

有一天,小老鼠和小矮人同時發現了一大堆奶酪,他們欣喜若狂。

隨後的日子裏,小老鼠為保存並鍛煉自己的謀生技能,仍然一如既往地腳穿跑鞋,每天從窩裏辛辛苦苦地跑出去搬奶酪,並格外地留意外界環境的變化與奶酪數量的減少。一發現奶酪快被吃光時,便及時地又開始尋找新的食源與機會。小矮人卻不同,他們發現奶酪之後,便把家搬到了奶酪堆旁,扔掉跑鞋,舒舒服服地過開了省心的日子,直到有一天他們發現奶酪沒有了,先是發愣,繼而大怒:“是誰動了我們的奶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