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論掩飾(1 / 2)

掩飾不過是一種膽怯的策略。因為要把握說真話和做實事的時機,就得頭腦敏銳,心態剛強。所以,政治家中的弱勢者,才是善於裝腔作勢者。

塔西佗曾說過:“利維婭(古羅馬皇後,奧古斯都大帝之妻,提比略之母)兼有她丈夫的機智能幹和她兒子深藏不露的優點。”塔西佗還說,當莫西努斯(羅馬將軍)慫恿韋斯巴薌(羅馬皇帝)進攻維特利烏斯的時候,他說:“我們起兵反對的敵人,既沒有奧古斯都明察秋毫的判斷力,也沒有提比略那隱而不露的深沉。”

這些話把兩種素質——謀略與韜晦——分開了。這二者的確需要出於習慣或者出於能力,有時候是非常卓越的。

因為,如果一個人明察到了可以辨別何事該公開,何事該掩飾,何時該半掩半露,以及對象是誰,時機為何(這些都正是培西佗所謂的治國與處世之道),那麼,對他而言,掩飾的習慣就是一種障礙和一種缺陷了。

但是,一個人倘若不能獲得那種判斷力,那麼一般說來也就應該讓他謹慎行事,成為一個掩飾者了。因為當一個人麵臨困境卻又不能隨機應變時,那麼采取一種看起來最安全最穩妥的做法也就是最好的,就像視力不好的人走路卻很穩當一樣。當然,強者往往處事具有寬闊坦率的胸懷,擁有誠實肯定的名聲。他們就像那種訓練有素的馬,能夠辨別何時可以加速度行進,何時需要轉彎。如果他們能夠巧妙地把握坦率與沉默之間的分寸,即使他們因不得已而掩飾,也不易被識破。這是因為他們一向的開誠布公和處理事情的坦蕩獲得了民眾的信任,使他們的掩飾幾乎不能被察覺。

進行自我掩飾有三種方法。

首先,最保險的方法就是沉默。沉默使秘密得以保留,令他人無法探測。

其次,就是故意施放煙幕,向人們說出真真假假的消息,使人難辨真假。也就是說故意暴露事情中無關緊要的一部分,目的卻是掩蓋真相中的關鍵部分。

再次,是積極掩飾,故意發布假消息來掩蓋真相。

關於第一點,有經驗顯示,善於沉默的人容易獲得別人的信任。守口如瓶的人無疑能聽到許多人的懺悔。因為沒有人願意對一個多嘴多舌的人披露內心的秘密隱私,這正如一個密封的空間能夠吸收更多的空氣一樣。天性使然,人更願意把心中的秘密向一個能保守它的人傾訴,而不是讓自己的心靈去承擔。簡而言之,沉默是獲得他人秘密的途徑之一。

從另一方麵說,赤裸裸地袒露心事,一如裸露身體一樣,均是不雅觀的。含蓄的儀態與舉止更加為人所重。所以說,沉默也是一種修養。不難發現,那些多嘴多舌之徒都是空虛輕信的人。他們不但議論自己知道的,而且喜歡議論他們所不知道的。因此,沉默不但是策略性的,也是道德性的。還有一點要注意,善於沉默不僅在於管住自己的舌頭,而且應當控製自己的表情。觀察一個人,莫過於觀察他的嘴部線條和表情。它們往往會背叛內心,泄露秘密。表情比語言更加引人注意和值得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