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7 【額定軍費預算】(2 / 3)

“皇上!”載澤跪地道:“宗室勳貴如可依仗,怎有今日之局?奴才讀過《泰西各國紀略》,又觀楊格以條令之法治軍頗有成效,倒是有所感悟。奴才又與參謀次長蔭昌深談,每每問及楊格治軍為何強?新軍為何能戰勝俄軍?蔭昌說,今日之戰爭已非昔日戰爭可比,今日之戰爭乃是巨艦大炮決勝,並非提槍躍馬就能縱橫疆場的冷兵器時代。開動巨艦,炮擊精準,對軍人的要求更高,對軍隊的要求也更高。蔭昌說,國家軍隊要強大,就要培養軍人學習新的技術和戰法,建立以軍官和士官為核心的常備軍、後備軍和預備役,並為國防建立軍工體係。培養軍人和推行新學教育實為一體,勢必會造成民智開啟,受西洋列強各國政體思想影響的結果。西洋強國多為君主立憲政體,大清國當修改大清律例以應時需,訂立憲法為國本。主動立憲能確保君王、皇族的權力;被動立憲,則難以保障。”

“這也是楊格的看法?”

“回皇上,這是蔭昌的看法。”

滿人中並非都是那些不曉世界風雲,不知國家危難而隻思保有特權,一心作威作福、驕奢****之人。在楊格把一百二十名“主動送上門”的貴胄學員們“圈禁”在毓公府之後,光緒耳邊少了很多聒噪,多了許多客觀的、從國家大計出發的金玉良言。如蔭昌、載澤以及載灃等人,所言的出發點還是“忠君”,從長遠來預測變局、計算君王利益的。當然,也有如奕訢者,已經從皇帝與權臣的激烈爭鬥中悄然撤身,擺出一副不問世事、一意養老的姿態來。奕訢告老請辭,無異於是對皇帝的一個警告!

在君弱臣強之際,光緒可以殺楊格,但軍心必亂、後黨必起,嚴重影響本身的帝位穩定,為兩敗俱傷之局,不可取!罷免楊格,新政難以推行,國家因循守成,勢必將亡,所謂皮之不存、毛將安附焉,帝位何依?載澤說,“君失一策國破家亡”就是這個道理。推行新政,楊格坐大,軍隊、國民受西洋思想影響,國家勢必立憲。立憲,君主權力雖然受到限製,卻也有憲法予以確認的“貴族”、“君主”特權。這叫退而求其次吧?反正今日已經出現君弱臣強的局麵了!

光緒在載澤的勸說下有些意動,收拾起在紫禁城內拿下楊格,或殺或罷的念頭,傳旨在毓慶宮召對楊格。

楊格在內閣的班房等了許久,得到傳旨後捧了一個錦盒,跟隨載澤從養心殿轉道毓慶宮。

載澤問:“楊總長所帶何物?”

“大元帥軍禮服。”楊格從載澤傳旨的語氣和此時的神態中就琢磨出一些意味來。原本他還有些擔心光緒會撕破臉,可從蔭昌、鄧璞處得知光緒夜探貴胄武備學堂的詳情後,知道與皇帝擯除前嫌,謀劃政治大變局的時機已見成熟。此時就不妨給光緒吃一個定心丸子,坦坦然進宮應對,並獻上軍用被服廠新製成的大元帥軍禮服。

載澤沒有再問,隻是瞟了一眼那錦盒,又看了楊格一眼,目光中帶了一絲輕鬆的笑意。他可以遵旨拿下楊格辦掉,可他不能不想到以後的事兒該如何應對?你當那些與楊格在遼東戰場上生死相依的軍人好相與啊?!你當楊格培養的那一批軍官、士官是傻子啊?倘若楊格在紫禁城裏出事,他們未必會對皇帝怎麼著,卻能尋禦前大臣和皇族親貴們的晦氣!一旦兵變鬧起來,天下大亂,京師大亂,亂中丟掉幾條、幾十條甚至成百上千的人命,也就尋常得緊了。再說了,載澤也不想眼見著國家中興有望的新政半途夭折,新政夭折,皇帝權威受損,太後趁勢複出,不是什麼奧妙的事兒,那是擺在明眼人麵前的必然!

載澤與載湉是堂兄弟加連襟,又是支持新政、圖謀大清中興的親貴之一,此時此刻必須要站定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