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7 【額定軍費預算】(1 / 3)

殺?還是用?

大過年的,皇帝召對參謀總長,確乎存了破釜沉舟之念,卻在如何個破法的問題上犯了猶豫。好幾次張嘴要禦前大臣、奉恩鎮國公載澤安排皇族近支侍衛準備,臨開口之際又生出別樣的念頭,終歸來說,還是皇帝對自己能否領導新政的繼續深入推行沒有把握。

對於皇位來說,楊格沒有表現出要皇帝下馬的意思,倒是反對新政的那些個人們眼巴巴的等著皇帝犯錯,欲把愛新覺羅.載湉拿下來,換另一個愛新覺羅上去坐龍椅。前番對日軍事極度不利、帝後矛盾激化時,不就有人在京師播風弄雨,說老佛爺有意在載漪和載瀅之間選儲君嘛?!

除去楊格,誰能把缺錢缺糧缺人才的“移民實邊”搞成?誰能帶著一支蘆台新編練的“武毅軍”扭轉遼東的戰局?誰能在盛京把新政搞得如此風風火火、有聲有色?誰能把俄國人、英國人、日本人玩弄於股掌之上?李鴻章都自歎弗如,遑論其他人呢?!

殺了楊格,新政勢必受挫,那就等於皇帝的龍椅不穩!

殺了楊格,皇帝如何向天下四萬萬人交代?如何麵對勢必暴怒的十多萬新軍?如何向與楊格“相交匪淺”的德國、英國人說叨?

生出殺意的光緒反複權衡,也漸漸的從權衡中站定了自己的立場——至不濟,學英國、德國立憲又如何?!楊格讓誌銳傳話,操縱英國公使竇納樂以“大英帝國女皇維多利亞”的名義邀請“大清帝國皇帝”出訪英國,不就是這個意思嗎?深處,是除皇族近支之外的滿人和王公貴族們將徹底放棄特權!

殺了楊格,光緒不會因此變強,隻會變弱!

而不殺楊格,以楊格之強勢,倒是能統一天下軍權於“中央”,也能以軍權在手的態勢鎮壓住所有反對新政者,從而倡行新政,中興大清國。可是,國家強了,皇帝卻弱了!

“載澤!”

“奴才在。”宗室禦前大臣、娶了桂祥的大女兒葉赫那拉.靜榮、實際又是皇帝連襟的載澤一直恭候在旁,眉頭緊皺、臉色陰晴不定的皇帝在想什麼,載澤能猜個差不離,手下十幾個精壯的近支侍衛也準備妥當,隻等皇帝欽命拿人了。

“朕……”光緒的手握成拳頭又鬆開,剛剛鬆開又攥緊,沉吟不決姿態盡顯,猶豫了片刻,說道:“依你看,朕殺了楊格,新政還能推進嗎?”

二十八歲的載澤有自己的想法,他甲午年成婚,丙申年秋出任禦前大臣,接掌原本由永山統領的侍衛處和奏事房。實際上,宗室載澤出任禦前大臣是“恢複舊製”,而永山的出掌蒙古騎兵師卻有皇帝和楊格生出矛盾的背景。

“奴才以為,乙未年的丁卯新政,如沒有楊格領四萬虎賁在外是萬萬難行的,如沒有楊格為移民實邊奔波關內外、雪野驅馳千裏,以及其麾下大軍傾力相助,也是不成的。以奴才看來,吾皇對楊格之擔心乃是其出任參謀總長一職之後,也是太後老佛爺靜心禮佛之後,實則、實則……”斟酌了措辭,載澤低聲說道:“隻要楊格愛國忠君、徹行新政,皇上盡可放心任用,不必以頹喪、沒落之勳貴宗室為意。”

“嗯?!”光緒心道,你載澤不是也是宗室嗎?怎麼能說出這番話來?

“將失一令軍破身死,君失一策國破家亡。”載澤說:“想我大清國乃煌煌****,卻從道光爺年間始,在列強環伺之下頻頻戰敗,割地賠款,喪師辱國。如此下去怎生得了?惜乎,今日之八旗非昔日之八旗,今日之王公貝勒也非昔日之縱馬馳騁、征戰四方的王公貝勒。宗室、滿人無法對抗列強,楊格、漢人乃是應運而生,應勢而成,楊格之舉措,無不是富民強國、強軍禦辱。殺楊格,無異於自毀長城呐皇上!”

“楊格勢大,宗室勳貴中常有漢人若強、滿人必危之論,朕也是為難呐。”